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632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简析题
1. 简析政党具有“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功能。
【答案】政党具有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党不仅要把阶级意志集中起来,还要把集中起来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的方式才能实现。所以,政党的目的就是要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在近现代国家里,政治权力的行使,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通过政党政治实现的。政党在组织政府、制定法律和政策、施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2)在西方国家,无论是共和制国家还是立宪君主制国家,政权机构通常是由政党组织的。政党掌握政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操纵议会,通过选举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把本党的政纲通过议会制定为法律交由政府执行; 二是由本党的官员组织和参加政府。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政治生活中,政党还在调节议会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调节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以及对政府进行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
(3)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党对社会的领导通常是通过国家机构来实现的。党对各类国家机关的领导是国家机关正确执行其职能的根本保证。因此,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性政党政治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机关起着领导、监督和保证作用。
2. 政治参与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案】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政治参与的基本类型有:
(1)根据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行为形态划分:
①自动参与。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
②动员参与。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③消极参与。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而对政治间题漠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极行为。 政治参与的这三种类型,在政治现实之中不容易分辨,任何国家的政治参与状况,都是动员参与、自动参与和消极参与的混合,所不同的是三种类型在不同条件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合方式,这三种类型之间旱现出一种动态关系。
以上的分类并没有深入到政治参与的性质和政治功能,因为政治参与是与特定的社会民主政治形态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其政治功能和意义是在特定的民主政治形态基础上发挥的,因此,按照
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同民主政治形态的划分来区分政治参与的类型,具有本质性的意义。
(2)按照这一标准,可以把政治参与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两种历史类型: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政治参与同资本主义民主制密不可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一些表面平等、自由的原则就运用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公民政治参与的表层设施和机制。以普选制为标志的选举制度又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合法途径。另外,政党政治、结社自由等还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活动的途径。
②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表达享有政治权利的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一定政治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人们实现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人民政协更是人们群众和社会团体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同时,各级政府有关公共决策的咨询会议、听证会议,都形成了我国人民广泛参与政治的形式和特定渠道。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参与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要真正普遍吸收所以劳动者来管理国家。
3. 简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包括议会制、普选制、政党制和三权分立原则。
(1)议会制议会制是资本主义民主的标志,由于其成员均为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被视为“人民主权”的物质形态,因而也被宪法授予最终控制权。这种地位在内阁制国家尤为明显。议会的地位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最初,议会至上,司法权、行政权相对薄弱。随着行政权日益膨胀,司法权逐渐独立,议会的至尊地位有所削弱。
(2)普选制
普选制是指所有成年公民除依照法律被强制剥夺选举权之外不受任何资格限制,普遍地享有参与选举的权力。它依据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直接原则、秘密投票原则进行选举。
(3)政党制
政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支柱,是资产阶级内部各种政治势力的一种平衡机制。
(4)三权分立原则
三权分立主要指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独立与制衡关系。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权力制衡思想,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机器的组织原则。美国是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既有横向的制衡,也有纵向的制衡。
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资本主义民主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使人们得以从独裁、神权中解放出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
4. 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参与原则
参与原则是民主的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参与包含着几个特别重要的关联要素:
①授权。指掌握主导权的政府和组织将决策权授予社会和组织内成员,允许他们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并对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基层自治。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基层官员真正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能够自我决定如何执行甚至变革政策和v}一划。
③对话协商。通过互相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方式,大到国家组织,中到社会机构,小到微观个体,都能够享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并能和他人建立理性的沟通关系。
(2)透明原则
透明原则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标准之一。透明是指政府在制定决策、执行决策过程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要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通过合法的、便利的途径在法定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
①信息公开。政府必须制定信息公开法,用法的形式来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时间和方式,保证公民随时随地能够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并利用政府信息来进行各种社会、经济、科学活动。
②程序公开。程序公开是指在政府决策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程序都必须用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并最大范围地允许公民方便地参与,尤其是利益相关者更应该按照合法程序参与相关政策制定过程。
(3)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是公共治理的核心,而重中之重是强调公共机构的责任。责任意味着公共机构应该履行对公民的义务,这是公共机构不可推卸的下作职责。
责任性对于公共治理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①责任性要求公共治理的主体始终保持对公民或社会广泛关注的状态,应该时时刻刻将公共群体作为自己服务的目标。
②责任性还要求公共治理的主体切实尊重和保护公众的权利,不得产生任何违反基本法律、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
③责任性还要求公共治理体制保持灵敏的社会感知力,保持公共决策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决策系统的有效输出与反馈,使公民在公共决策上享有知情权与参与权,保证公共治理的公平与公正。
(4)回应原则
指公共治理机构必须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地了解社会公共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方案,集中允分的社会资源,帮助社会公众脱危救困、协作进取。
回应原则主要关系到时效问题。回应必须快速,延误就意味着公众利益的损害。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公众的紧急危险得不到发现和排查、公共项目不能及时筹集资源和建设立项等,都可能意味着公众的重大利益没有得到及时救援、保护和提供。这种因为时效上的差错而导致公众利益的损害行为属于回应力不足的表现之一,必须改革机构、变更人事、提高对社会的救助和推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