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25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25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 ... 2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25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二) ... 9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25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三) . 17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25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四) . 24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25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五) . 31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政治心理
【答案】群体政治心理是指个体在共同的政治活动、政治环境中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是社会群体对本身特定的政治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关系的反映。
2. 国家契约说
【答案】国家契约说是指国家来自人们之间订立的契约的观点。国家契约说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鸡鲁。至16-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格劳秀斯、洛克、卢梭等人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契约学说,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国家契约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由此可见,国家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国家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可是,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3. 公共舆论领域
【答案】公共舆论领域是指由非政府和非经济组织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包括教会、文化团体和学会,以及独立的传媒、运动和娱乐协会、辩论俱乐部、市民论坛和市民协会,甚至还包括职业团体、政治党派、工会和其他团体。
4. 公民文化
【答案】公民文化既不是传统的文化,也不是纯理性的现代工业文化,而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全融合的文化。它是“以沟通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文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
5.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其他力量并且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6. 两院制
【答案】两院制的立法机构拥有两个议院。在两院制议会中,两院的职权划分各国有所不同,主
要有三种情形:
(1)下院占有明显的优势;
(2)两院基本平权,上院略占优势;
(3)两院基本平权,下院略占优势。主张实行两院制的学者则从孟德斯坞的分权学说出发,认为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可以通过相互制约,防止议会专制,防止“多数暴政’,; 还可以防止草率立法。
7. 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答案】政治沟通分析模型是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之一。政治沟通分析是指对政治系统获取、输送、存贮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展开的分析,它是根据自然科学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政治沟通分析以政治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反馈和自控原则对政治系统展开模拟研究,因此,政治沟通分析又称“政治控制论”。政治沟通分析的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政治系统行为的能力”,即检测政治系统在以信息为媒体控制环境过程中的能力。
8. 国家的社会职能
【答案】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二、简答题
9. 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因有哪些?
【答案】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因包括:
(1)内部动因:
内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和知识信息流量的增加等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信息流量的扩大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现代公民愈来愈意识到政治系统与自身福利的内在相关性,并相信自己能够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而采取行动,改变政治系统于己不利的政策输出。研究表明,社会成员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构成了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受过较多教育的人更能意识到政府的影响,对政治信息的认知水平更高,掌握更多的政治信息,更有兴趣和能力参与各种组织,讨论政治事务。
(2)外部动因:
外来政治文化成分的进入也是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政治体系的异质性,与特定政治体系相对应的政治文化必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这样,外来政治文化的某些元素常常会破坏原有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之间的平衡,以致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都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重新建立两者问的和谐。这一过程往往充满曲折,并需要相当长的时问,才可能完成。
10.简述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答案】(1)政治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文化具有历
史继承性、民族性、阶级属性和发展性。
(2)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仅形成特有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参与的行为取向,而且使他能够学习和掌握在政治体系中担任特定政治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一意义卜说,政治社会化就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任何政治体系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将本系统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被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接受,以建立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认同感。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它决定着该社会政治文化的总体性质。
11.现代政党与政治团体的主要区别。
【答案】政党是指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政党与其他政治团体的主要区别主要有;
(1)政党具有的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把政府形式上的结构与社会中的各种不同成分联系起来的“纽带”。政党作为政治机构的确定性特征在于,政党是将国家机构与社会机构联系起来的机制。当政党所选择出的代表人物在国家机构中执掌权力的时候,他们将会很自然地反映来自社会的意愿,或者更准确地说,反映他们所代表的那一部分阶级或阶层的意愿。为了实现这些作用,政党发展出一系列的功能。如:目标形成,利益表达,社会化与动员,精英形成与录用等等。
(2)政党一般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一整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政治纲领。
政党的各种活动是直接指向政权的。以实现目标为核心,政党一般都有自己的一整套行动纲领,提出治理国家的方案或行动口号。这些纲领或主张,能够明显地标识出某一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特色,集中地反映它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特殊利益。总的看来,政党的纲领是吸引支持者并把党员团结起来的旗帜。
(3)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它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
现代政党,一般都有从中央直到基层的组织机构。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通常设有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主席团等领导机构,有的在议会中还设有议会党团组织。政党通过这种由下而上的组织系统,将党员和积极分子组织起来,使得自身具有较强的政治行动能力。政党组织的严密与否是同党员的参与自由及民主决策互为消长的,通常一方的发展是以牺牲另外一方为代价的。所以,仟何一种政党的组织都是在追求组织效益的目标以及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决策这一日标之间平衡的结果。
(4)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合法性。
政党组织是以参与政权为核心目标的组织,在法律上:确定政党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党及政党制度的成熟,各国在法律之中都对政党的法律地位作了规定,从而,赋予政党的活动以合法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