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625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体系
【答案】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
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2. 司法独立
【答案】“司法独立”是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所谓司法独立,根据资产阶级国家宪法和法律以及学者的解释,有以下几层含义:
①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涉,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活动只服从宪法和法律。
②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也不受另一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也不能在其进行具体审判时进行干涉,而只能在其判决作出后,依上诉程序变更其判决。
③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坚持独立,不受各方意见包括检察官起诉的影响,法官按“自由心证”的原则办案,也就是说法官凭自己的“良心”审理案件、行使权力。
3.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就是指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而联合起来的,为实现这种群体利益而寻求影响政府政策的一种社会团体。这里,利益集团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三方面的核心要素:
①集团利益是利益集团存在的基础。
②这种利益是某一集团的特殊利益,因而具有强烈的排他陛。
③影响政府政策过程是利益集团实现集团利益的重要途径。
4. 合法化
【答案】政治权力的合法化是指被统治者对政治统治无条件的普遍认可和支持的取得。任何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都是通过对合法性资源的掌握和运用来获得的,这一过程就是政治权力的合法化。政治权力合法化的手段主要包括:诉诸传统的文化象征系统; 第二是诉诸意识形态; 第三是退而求其次,寻求有效性,诉诸社会政策。
5. 公民
【答案】所谓公民,即享有人身独立、自由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它与传统社会中作为少数统治者意志的消极服从者的臣民有着本质的区别,公民与臣民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公民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者,公民对自己所在的政治共同体保持着最基本的心理认同。
6. 代议民主制
【答案】代议民主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 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c 一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法定程序罢免本单位或本地区选出的代表。
7. 新制度主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流派。作为对制度主义的回归,新制度主义重新强调了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在制度的动态运动中去探求制度对政治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度与行动和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新制度主义看来,政治科学的仟务,在于解释政治行动及其后果。具体而言,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两个核心假设是:政治制度创造着秩序和政治行动的可预期性的基本要素; 能够被特定人群所理解的例行性的行为过程,一方面将制度结构转化为政治行动,另一方面又将行动汇集为制度性的稳定与变迁。以这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新制度主义”的大旗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流派,目前在西方有着较大影响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主要有三个: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8. 公民自治
【答案】自治则意味着“人类自我思考、自我反省和自我决定的能力。它包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中思考、判断、选择和根据不同可能的行动路线行动的能力”。
随着现代公民政治参与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拓展,必然为自治民主创造有利的条件,表现在:
(1)各主要发达国家公民创制、复决、罢免等直接参与政府组成及其决策的手段的日臻完善;
(2)廉价而快捷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将大大减低公民参与政治的成本,更多的公民将进入参与者的行列。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与其他形式的民主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1)协商民主
①协商民主的定义
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的自由、平等的公民和团体,通过协商或公共协商而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以对话、讨论、辩论、审议等具体形式而达成政治共识,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
②协商民主的观点
协商民主理论认为,无论是代议民主还是远程民主,都与现代公民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有小相适应的地方。公民与官员之间就共同相关的政治问题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与讨论,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能取代的。政府与公民的协商,是达到民主决策的必要环节,同时这种协商本身就是民主的实践。它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形式,也是培养公民民主精神的重要渠道,因而有利于增加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③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和批判理论。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是个人行为受自我利益而非公共利益的驱使,自由主义希望设计一套制度安排消除超越于宪法的力量而保护个人利益; 批判理论主要关注个人和社会如何摆脱压制性力量而获得进步性解放,强调民主参与对公民精神培养的意义。协商民主理论超越了自由主义与批判理论,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自由平等的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
(2)协商民主与其他形式的民主的关系
精英民主主义和多元民主主义,都属于代议民主和多数民主的范畴,但其民主形式则是由国家规模决定的以选举为基础的远程民主。协商民主是对远程民主或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因为简单的多数原则、代议制、远程通讯都无法充分体现全体民众的真实意愿,无法形成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决策。
因此,协商民主理论认为,无论是代议民主还是远程民主,都与现代公民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公民与官员之间就共同相关的政治问题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与讨论,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能取代的。政府与公民的协商,是达到民主决策的必要环节,同时这种协商本身就是民主的实践。它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形式,也是培养公民民主精神的重要渠道,因而有利于增加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10.简述中国历史上政治研究的特点。
【答案】中国历史上对于政治问题的研究源远流长。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从秦汉到明代中叶、从明代中叶至清代期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要具有两个明显特征:综合性和主题稳定。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在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可归纳为:
(1)范式单一
从西周、春秋战国起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研究,到秦、汉时期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的,揉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在中国政治研究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直到为近代新的政治研究范式所替代。
(2)注重世事
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较为注重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与社会、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广泛的政治化倾向和浓厚的“经世致用”倾向,而疏于对国家、权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