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海大学商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答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导致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即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下面结合图来进行分析。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
如图所示,如果开始时的市场价格较高为P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LMC,厂商选择的产量
,这便会吸引一部为Q 1, 此时,厂商获得利润(对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分厂商进入到该行业生产中来。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增加,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下降。相应地,单个厂商的利润就会逐步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较低为P 3时,则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LMC选择的产量为Q 3。此时,
,这使得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厂商是亏损的(对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边际收益曲线的上方)
部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减少,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上升。相应地,单个厂商的亏损就会逐步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减少为零时,原有厂商的退出才会停止。
总之,不管是新厂商的进入,还是原有厂商的退出,最后,这种调整一定会使市场价格达到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水平,即图中的价格水平P 2。在这一价格水平,行业内的每个厂商既无利润,也不亏损,但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于是,厂商失去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动力,行业内的每个厂商都实现了长期均衡,整个完全竞争市场也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2. 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适用范围。
【答案】(1)“薄利多销”是指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后,尽管单个产品收入减少,但企业总收益增加了。薄利多销策略适用十富有弹性的商品,即适用于e d >1的商品。
(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呈反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时,厂商价格的降低率小于需求量的增加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带来的最终销售收入是增加的。
3. 简述为什么规定产权的办法可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答案】科斯定理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非常小,那么无论产权在开始时分配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根据科斯定理,外部影响之所以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主要是因为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并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
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因此受损60元,5户共损失300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10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个除尘器; 二是给每户买一台价值4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20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居民,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挥作用,工厂和居民都会自动采用安装除尘器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只需支出100元,表示资源配置最优。这样就能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4. 政府如何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
【答案】垄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效率,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一是缺乏公平,垄断企业通常凭借着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 三是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产品价格高、产量低、抑制需求且不利于增加供给。政府对垄断的管制正是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的,政策措施有以下三种:
(1)用税收减少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政府向垄断企业征收固定数额的税来降低垄断企业的利润。由于固定数额税相当于企业的固定成本,它不影响企业的边际成本,只是使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向上移动。通过征税,可以将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转化为政府的税收收入。
(2)采取反垄断法。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行业重新组合是把一个垄断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以便通过竞争把商品价格降下来。对垄断进行处罚是为了防止垄断的产生。如果一个行业不存在进入障碍,那垄断厂商不会在长期获得超额利润。因此,政府利用各种处罚手段制止垄断行为尤为重要,可以借助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反垄断法是上述措施的法律形式。
(3)采取价格管制。价格管制可以用来防止垄断企业收取高价,总的来说是降低价格、增加产量。
价格管制通常考虑两个目标,即效率和公平。通常采用的定价方法有:
①边际成本定价。为实现帕累托最优,就要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②平均成本定价法。为实现公平,应尽量消除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当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企业能获得正常利润,避免了垄断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不公平状况。
二、论述题
5. 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1)“谷贱伤农”的含义
“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收获的粮食数量增加,但是卖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丰收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的程度。
(2)“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其分析如图所示。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图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 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 1下降为P 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 1E 1Q 1和OP 2E 2Q 2的面积之差。
(3)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
由于粮食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粮食丰收会降低农民的收入,这会降低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的收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第一,政府以保护价收购粮食。即在农业丰收时,为了避免粮食价格大幅度下降,政府设定粮食收购保护价。这就保证了农民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粮食,从而使得粮食丰收时,农民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保证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质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不会因为粮食丰收反而收入减少,这保证了农民未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