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金融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际利率
【答案】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是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其公式为: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
,也可以讲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通胀率(可用CPI 增长率来代替)×(1+通货膨胀率)。
2. 竞价成交
是指在对同——种证券有不止一个买方或卖方时,买方交易员和卖方交易员从当时成交价逐
步向上、向下报价; 当仟一买方交易员与任一卖方交易员的报价相等时,则这笔买卖即拍板成交。
【答案】
3. 国际游资
【答案】国际游资是国际短期资本市场中那些高度流通、期限较短、追逐高利的投资资金。其中,流通性强是“游资”最显著的特征,因为高周转才可能获得高利润,所以这类资金经常从世界某一金融中心,迅速地流向另一个金融中心,对当地金融秩序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有时“游
,为了逃避税赋、清查等资”的跨国转移并不是要直接获取高利润,而是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
等。在1929~1933年的西方经济危机期间,为了逃避本国货币的贬值,防范金本位的垮台或外汇管制带来的损失,美国有大量短期资本逃亡国外,对有关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正是由于这类资金经常转移,好似烧红的金币那样炽热烫手、不堪久握,故又称为“热钱”。中国金融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国内也出现了这种性质的资金。
4. 费雪效应
【答案】费雪效应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费雪方程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导出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则名义利率的上升并非指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5. 基础货币
【答案】亦称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的大小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所以也称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
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第一,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第二,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第三,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第四,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5. 部分准备制答:指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不保留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各,而只保留其中一定百分比以应付客户提现,其余部分则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运用出去的准备制度。部分准备制度是相对于十足准备制而言的,在十足准备制度下,银行必须保持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备,这就排斥了商业银行利用所吸收的存款去发放存款的可能性。只有在部分准备制度下,商业银行才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因此,部分准备制是商业银行创造或削弱存款货币的首要条件。
6. 租赁公司
【答案】租赁公司是指经营租赁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国际通行的划分方法,租赁公司所经营的租赁业务可划分为: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综合租赁三大类。通过融物的形式起到了融资的作用,实现了融资与融物的有效结合。当代租赁公司则主要以融资租赁为主。
7. 利率管理体制
【答案】利率管理体制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策、方法和制度的总称。一国的金融体制、经济体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决定了其利率管理体制。利率管理体制在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水平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一般分为直接管理体制和间接管理体制。在直接管理体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利率政策、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要求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并进行监督检查:在间接管理体制下,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由市场形成,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运用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进行间接调节和控制。
8. 互换
,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答案】互换也译作“掉期”、“调期”
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照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互换合约实质上可以分解为一系列远期合约的组合。互换交易是降低长期资金筹措成本和资产、债务管理中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互换有两种主要类型: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和。(1)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在一笔名义本金数额的基础上相互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率款项的支付,即同种通货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换。具体地说,一个标准的利率互换是有两个当事人参与的契约。每方约定以某国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基础,按照一
组事先确定的未来支付日期以相同货币周期性地支付对方利息,其中一方为固定利率付款人,另一方则为浮动利率付款人。该固定利率在交易开始时山双方决定,而该浮动利率在整个互换交易期间参照某一特定的市场利率来决定。在标准的利率互换交易中始终无本金交易,只有利息交易。通过利率互换,交易一方可将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浮动利率资产或负债,另一方则正好相反。(2)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不同币种、相同期限、等值资金债务或资产的货币及利率的一种预约交易业务。通常两种货币都使用固定利率。货币互换一般以即期汇率为基础,交
易双方仅需考虑定期支付两种货币间的利率差异,由货币利率较低方向货币利率较高方定期贴补。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效率理论?
【答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资本市场的效率理论:
(1)理论诞生的背景
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效果,最后集中地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好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大量准确的信息,帮助证券价格迅速调整到应有的价位上; 反之,差的市场信息传递慢且不准确,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将证券价格调整到位。为了评价市场对证券价格定位的效率,经济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马。
(2)理论的假设、内容及应用
①理解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应当注意理论的前提假设。其假设条件包括:资本市场上有大量相互竟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都各自独立地对股票价值进行分析并做出投资决策; 各种信息以随机的方式进入市场,而且每个信息公布之后的调整一般是互相独立的; 资本市场上互相竞争的投资者都力图使股票价格能够迅速地反映各种新信息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任何一个时点都无法进行预测。可以看出,这些假设条件是非常理想化的,现实生活不可能出现完全吻合的情况,但可能存在近似的情形。
②按照资本市场效率理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该理论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势、半强势、强势三种。在弱势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如果市场是弱有效的,即存在信息高度不对称,提前掌握大量消息或内部消息的投资人就可以比别人更准确地识别证券的价值,并在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偏离的程度下通过买或卖的交易,获取超常利润。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设法得到第一手的正确信息,确定价格被高估或者低估的证券,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包括历史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 半强势有效市场的有效性介于弱势和强势有效市场之间,其获利空间也介于二者之间。在强势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和不公开的信息。在高度有效的市场上,想取得超常收益几乎不可能。因为,即使证券价格与价值偏离,人们也会立即掌握这一信息,然后通过迅速买进或卖出的交易行为将这一差异消除。强势有效市场对于证券投资专业人士的意义是,用不着费劲去探寻各种宏观经济形势和有关公司的信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