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8古代文学与文学概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8古代文学与文学概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8古代文学与文学概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4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8古代文学与文学概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7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8古代文学与文学概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38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8古代文学与文学概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49

一、名词解释

1. 四始六义

【答案】“四始”是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篇的诗,分别是《关雎》《文王》《鹿鸣》《清庙》。“六义”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二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分的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歌的乐调;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于法,具体内容,众说纷纭,其中,朱熹之说较为人们所接受。

2. 饮冰室诗话

【答案】《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室诗话》即连载于他创办的《新丛民报》,后编订成书。《饮冰室诗话》论诗,首重“新意境”。著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厌恶“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最倾倒”黄遵宪“意境无一袭前贤”,热烈赞扬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并在书中采摘黄遵宪许多名篇名句。《饮冰室诗话》既总结了“诗界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诗界革命”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3. 春秋笔法

【答案】“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作家自己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小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4. 纳兰性德

【答案】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他将清代词的创作推向繁荣与鼎盛,以“别样清幽,自然标格”之词风独树一帜。

5. 童心说

【答案】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费提出的文学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费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费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二、论述题

6. 试论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案】小说是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特别是长篇小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繁荣局面。总体来说,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主要有:

(1)明代安定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明代小说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政权以后,吸取了元统治者覆亡的历史教训,在明初采取了恢复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方针。历百年左右,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局面。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便受到他们的欢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

(2)明代小说的繁荣是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代小说,是在宋元时期的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就是直接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 长篇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部分都是由宋元说话中的讲史、说经演化发展而来。嘉靖以后,文人独立创作的反映现实的长篇小说如《金瓶梅》等,亦取资于说话文学的写作经验。

(3)小说理论的推动

宋元以来通俗小说创作的实践,显示了这一文学形式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因而受到明中叶以后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文人的重视。他们在理论上给予通俗小说以高度的评价,阐明其社会的和文学的价值,为小说争得了文学地位。如李费就将《西厢》《水浒》与秦汉文、六朝诗相提并论,同称为“古今至文”; 袁宏道称《水浒》和《金瓶梅》为“逸曲”; 而《古今小说》绿天馆主人序更指出话本小说比儒家的经典《孝经》和《论语》具有更强烈的感人力量。

(4)印刷技术的进步

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也为小说创作的刊行流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小说创作的繁荣。

总之,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明代小说才得以出现繁荣之貌。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形式一一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以“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7. 试论述“建安风骨”。

【答案】(1)“建安风骨”的涵义

建安风骨是对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作出的概括。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者,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2)主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①主要人物有曹氏父子曹操、曹王、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还有蔡琰等人。

②代表作品

曹操的《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巫的《燕歌行》其一,曹植的《白马篇》。

王粲的《七哀诗》三首、刘桢的《赠从弟》三首、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徐幹的《室思诗》、应玚的《赠赵淑丽》。蔡琰的《悲愤诗》。

(3)突出贡献及历史影响

三曹扫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一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8. 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答案】《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充分肯定了它的史学的地位,又指出了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的继承。

(1)“史家之绝唱”——《史记》的历史学成就

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自此例一出,历代史书遂不能出其范围。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举凡治乱兴衰、典章制度,均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通史、纪传、通典、通考、纪事本末,大都导源于此。《史记》确实是集先秦及汉初史学之大成的私家著作。分量之大,卷峡之多,内容之富,结构之严,体制之备,均可谓空前。

①开纪传体正史先河

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 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有震烁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刘邦、汉武帝; 有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 有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 有改革家如吴起、商鞍; 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蝎; 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 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柯、朱家; 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他们千姿百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②确定了古代传记的写作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