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文学院905中外文学理论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苏辛

【答案】“苏辛”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庄骚

【答案】庄骚是《庄子》和《楚辞》的合称,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作为浪漫主义作品,《庄子》《离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与此同时,它们都从神话、传说、民歌、祭词、咒语以及仪式、风俗的吸收养料,因此而并称为“庄骚”。

3. 《七月》

【答案】《七月》是《诗经·豳风》中的名篇,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诗。全诗共分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七月》全诗语言朴实无华,采用铺叙的手法写成,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其主要内容是描写我国上古时代农民受到剥削压迫的情况,他们终年辛勤劳动,而绝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的,最好的生产国事都被统治者占去,自己却得不到温饱,过着悲惨的生活。

4. 建安文学

【答案】建安文学是指以“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诗人的建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二、简答题

5. 简述盛唐主要诗人群体。

【答案】盛唐的主要诗人群体有山水田园派和边塞诗派。

(1)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天宝年间,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大多以山水田园作为审美对象,表现闲适恬淡的情趣,不同流俗的思想,他们创作的山水田园诗,艺术形象鲜明,意境蕴籍,语言清新,着力创造静逸明秀之境,在诗歌中抒发隐逸山水情怀。盛唐主要田园山水诗人有:孟浩然、王维、祖咏、储光羲、常建、裴迪、綦毋潜等。

(2)边塞诗派

边塞诗的发展贯穿于整个唐代,但由于时代精神不同,边塞诗在精神气骨方面也有不同。从审美价值看,盛唐边塞诗是最具神韵的。盛唐边塞诗是盛唐士人入世精神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主导性的时代精神,具有恢宏豪宕的气质和雄深外拓的境界。主要诗人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颢、高适、岑参等。

6.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答案】《长生殿》与《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代表之作,皆是以涵咏古情事来表达作者的历史观。《长生殿》是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来表达“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主旨; 《桃花扇》则是通过写晚明士子侯方域和“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离合之情”来写国破家亡的“兴亡之感”。

(1)两剧对历史材料剪裁之比较

①由于创作主旨不同,《长生殿》借“安史之乱”“国倾而复平”来写李、杨生死不渝的“钗盒情缘”,因而“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对生、旦都进行了“美化”。而且,下本多属虚构,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采用美丽的神话传说,“借月宫足成之”。

②而《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故侯、李的活动多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同时,对生、旦都进行了“拔高”。上、下本人多属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稍加提炼,让生、旦相会栖霞山,双双断除花月缘而遁入空门。

③两剧相同处在于写政多属实,写情多点染。

(2)两剧结构线索之比较

《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结构线索的特点都是双线结构,两线交错,形成对比,互为因果,有主有从。但不同之处在于:

①《长生殿》描写爱情戏一线重于反映政治戏一线; 《桃花扇》反映政治戏一线重于描写爱情戏一线。因此,两剧结构线索,谁主谁从,恰好相反。

②《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都应用了“钗盒”“扇子”这种具有象征性的事物分别作为关合两条线索的枢纽。但两者仍有区别,《长生殿》中的“钗盒”主要是李、杨爱情的象征和见证,而《桃花扇》中的那柄血染的“扇子”,不仅是侯、李坚贞爱情的象征,更是南明王朝兴亡的见证。

③人物的设计安排上也各有差异。《长生殿》生、旦两人贯穿全剧,忠奸仅是穿插其中,因而人物关系较为单纯。而《桃花扇》贯穿全剧的人物除生、旦外,还有老赞礼、张瑶星等重要人物,因此,其人物关系较为复杂。

(3)两剧结构布局之比较

《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都分上下两部,但结构布局艺术却有区别:

①从整体结构布局看,《长生殿》的上本布局严谨有致,下本布局松缓失度。而《桃花扇》的上下本均布局严谨周密。

②都采取了悲喜剧交织,文武场错落的对比安排方法。但它们在矛盾冲突的设置卜却不同。在《长生殿》中,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冲突较多,而男女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特别是反面人物的正面冲突很少。《桃花扇》恰好相反,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矛盾冲突较少,而他们与其他人物,特别是反面人物的正面冲突却很多。

③结局安排不同。《长生殿》是浪漫主义的月宫仙会,《桃花扇》是现实主义的遁入空门。

7. 简要分析评述《孟子》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答案】《孟子》中的重要思想观念主要有:

(1)《孟子》中的生命权意识

①孟子仁义思想中的生命观

儒家正统法律思想“贤人之治”的渊源之一是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作为对“舍生取义”的一个补充,孟子提出了“权”的范畴。在具体事件中实践“义”的程度适宜与否,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遵照“权”的精神来确定,而不是味地强调“舍生取义”,去作无谓的牺牲。另外,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因为如此,人生来就具备仁义之心,对仁义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仁义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孟子反对人们自暴自弃。在孟子看来,仁、义与生命是融为一体的,弃仁义便是毁生命,毁生命便是弃仁义。在个体生命与个人理想二者之间,孟子并没有偏废任何一方的取向,而是将二者紧密融合在一起。

②孟子天命观中的生命意识

孟子继承了孔子“尽人事而待天命”的思想。他一方面重视天命的作用,认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要安顺天命; 但另一方面,这种安顺天命是有条件的。在孟子看来,天命的实现离不开人力的配合,虽然失败主要是天命所致,但人事未尽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顺天命的同时,孟子更强调人事的作用,他以人的角度看待“天命”。只有从生命的本体出发,去“尽心”“知性”才能“知天”,去“存心”“养性”才能“事天”,至于寿命的长短不必去顾及,君子修身养性以待天命而己。

(2)《孟子》中的民本思想

①民贵君轻论

在《孟子·尽心》篇中,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这段论述是对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大总结、大升华。孟子认为民是国家之本,而王道仁政,要在贵民。轻民、贱民、残民,便无王道可言,亦无仁政可言。所以,孟子认为,只有不嗜杀的君主才能统一天下; 一国的君主要注意保民而王、为民父母、与民偕乐; 在治国时不能耽误民事。这些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表现。

②养民富民说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征战连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站在民众生计的立场上,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