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记忆

【答案】是在脑中保持印象的心理形式,它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与美术创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形象记忆:也叫印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或表象记忆。情感记忆:也叫情绪记忆,是体验过的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2. 建筑艺术

【答案】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具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 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3. 想象

【答案】想象是指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景的过程。而艺术鉴赏的想象必须在艺术创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则把想象看作是形象思维的中心。

二、简答题

4. 如何理解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

【答案】美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美术的发展是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的。

(1)经济与美术发展。

①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美术的发展是决定于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作用于美术首先表现在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早或迟发生变革。其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适应会促使艺术的繁荣发展。另外,当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就会为反映新兴社会力量的、进步新的生产力助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最后,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艺术发展时,其背后还是经济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美术同时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②不平衡性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作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

不平衡性。二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作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三是对艺术内部不同的艺术种类作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美术的发展必然地受到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

①神话不仅在原始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而且影响各时期、各民族的艺术,是艺术创作的土壤;

②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是制约和影响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宗教牵动和制约美术的发展;

④哲学影响着美术的创造观念。

总之,艺术受制于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意识,艺术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和各种社会意识。美术既不是经济的直接反映,也决不是其他社会意识的简单工具。

5. 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案】美术作品是美术创作的成果,也是美术接受与消费的基础。在美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构成作品的两个重要要素。

(1)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认识的客观化。美术家的艺术认识作为美术作品的内容,是一种确定的、客观化的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

①题材。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题材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②主题。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2)美术作品的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

①一是内部形式,即“组织结构”。作为美术作品内部形式的组织结构,在美术理论中,也称为“构图”,“布局’夕、“经营位置”等,它是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即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这一方面来把握内容的,更具体地说,它关心的是题材、形象及其相关的明暗、光线、色彩、线条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所以,它是美术作品的内容向其存在方式推移的第一步。

②二是外部形式,即“美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如果说美术作品的组织结构是作品内容向外推移的第一步的话,那么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则是作品内容向外推移的第二步,它使内容与组织结构具体化、物态化。

(3)美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①形式与内容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也没有不表现一定内容的形式。 ②内容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一者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对于任何美术作品而言,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6. 简述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

【答案】西方文化是由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作为强大的精神动源而运作的

(1)希腊式的美学价值:希腊人向西方艺术提出了一种“古典美”的理想典范,这一理想典范所包孕的美学价值可以体现为以下三个观念。

①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完满的神圣秩序;

②希腊人认为人体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和小秩序;

③希腊式的古典美学价值还表现为一种强调多样统一的形式观念。

(2)基督教的美学价值:西方文明的另一精神动源是基督教。基督教向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与希腊古典美学价值大不相同的美学价值,它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观念。

①希伯来的超绝宇宙观和上帝的绝对美;

②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

③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表现。

西方艺术倾向于把外在的作品而非内在的心境视作实现上述美学价值的依归。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以其不同的精神取向代表西方人有时想合有时截然对峙的精神追求,表现在艺术文化中,则分别体现为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和精神,影响、规范着西方艺术家的美学追求。

7. 简述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是怎样的?

【答案】美术作品到接受者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和传播环节。美术接受活动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场所和设备; 需要管理、运用、操作这些场所和设备的主体; 以及支配这一接受的社会环境的规则和制度。美术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

(1)“美术世界”中的第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种意义上的主体,他们分别在“美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相应贡献。

①首先是美术家,是他们为美术的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对象一一美术作品。

②其次是批评家,豪泽称他们为“中介者”和在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第三者”。

③第三是美术理论家和美学家,他们通过具体的美术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间接影响美术接受的潮流与趋向。

④第四是美术史家。美术史家一方面是历史中美术作品的直接接受者,另一方面也是美术传统的保存者与阐释者。

⑤第五,在艺术世界中,还有一大批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如美术编辑、美术老师、美术界展览馆和博物馆中研究和管理的人员。其他还有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这些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就是上述某一领域的专家,如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等。二是,他们对美术接受的作用也与他们任职的机构相关联。

(2)“美术世界”中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各种美术机构,也就是豪泽所说的“中介体制”那一部分。

①首先是美术展览馆、博物馆、画廊等展览和收藏机构。

②其次,美术出版社在美术接受活动中起着展览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美术教育机构在美术接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第三,“美术世界”中的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支配美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它们是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