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实践的中介

【答案】实践的中介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必须借助的各种形式的工具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工具是适应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就实物构成来看,实践的工具可以分成两类:

(1)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从手工工具、畜力到机器系统和动力系统,都属于这种实践工具。这一部分实践工具的共同特点,是强化了人的某一方面的体力,放大了人的某一方面的功能,从而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导体而发挥作用。

(2)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下具系统。

从传统的望远镜、显微镜到现代的自动探测器、遥感装置,从机械计算器到电子计算机系统等,属于这类实践工具。这一类工具是人的感官和大脑的放大,对它们的使用突破了人的感官和大脑的自然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主体接收、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评述

作为实践活动的工具系统并不是互相外在的,而是在人类实践中互相交织,共同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中介系统。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客体为基本框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2. 简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指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内容

①在思想路线上,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力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创造新经验,既不把书本当教条,也不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在对国情的估计上,必须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根据,承认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纠正过去那种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思想。

③确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而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由此推动社会的

全面进步。

④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⑤在实行对内改革的司时,还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两个方面统一和协调起来,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⑦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立的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分三步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战略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基本上达到温饱水平; 第_步,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力争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程度。

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⑩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2)评述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当前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3. 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在认识论上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它们是对立的。

(1)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物主义反映论都坚持可知论,肯定人能正确反映世界。彻底的唯心主义坚持的可知论与唯物主义可知论有原则的区别。在这些唯心主义者看来,世界本质上是精神,精神认识世界,即精神的自我认识。

(2)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不可知论并不直接否认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但它回避世界就其本质而言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例如:英国哲学家休漠认为,人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等问题,都是不可能知道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承认有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存在,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感觉,

但是人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3)不可知论怀疑人的认识能力,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所以一直受到旧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的批判。但是他们对不可知论的批判都是不深刻的,没有对不可知论做出令人信服的驳斥。只有马克思主义运用实践的观点才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实践之所以成为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实践的成功能证明我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上只存在现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4. 国家的职能有哪些?

【答案】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1)对内职能

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个方面。对内的政治统治就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强制其服从,镇压其反抗,同时在本阶级内部实行特定的民主,以特定的专政和民主相结合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内的社会管理就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和调解,如制定和执行社会经济、财政、民政、教育、交通、卫生和治安等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冲突,以及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等。

(2)对外职能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以国家为特定的社会主体,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一方面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侵袭和颠覆; 另一方面则要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剥削阶级的国家还执行本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可能的时候实行侵略扩张,掠夺和奴役别国人民; 无产阶级国家是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执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职能。

综上所述,国家对内对外的双重职能及其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般说来,对内职能是基本的、实质性的,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

5.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案】(1)区别

①含义不同

市场经济是指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

②侧重点不同

市场经济侧重于经济运行机制,是指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商品经济侧重于经济形态,是指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其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

③产生时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