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支出转换政策

【答案】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本国货币的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应当注意的是,直接管制也是一种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和关税政策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收支发生较严重的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

2. 斯旺模型

【答案】

斯旺模型是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提出的用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搭配来解决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可用图来加以说明。

图 斯旺模型: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在图中,横轴表示国内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的支出增减型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总水平。纵轴表示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直接标价法),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增加,表示本币实际贬值,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增加;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减少,表示本币实际升值,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在斯旺的模型下,本国的总供给水平是一定的,总需求由国内支出和净出口两部分组成,内部均衡意味着本国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外部平衡意味着本国的净出口为零>即国际收支平衡。

3. 货币危机

【答案】货币危机在广义上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在狭义上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货币危

机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本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金融危机

不仅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

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一国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货币危机无论对危机发生国还是对整个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危害;②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的变化;③货币危机发生后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中,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最普遍的。

按照货币在狭义上的定义,具体而言,货币危机可以按原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本面恶化,从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第二种是在经济基本面比较健康时,主要由政治事件或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

第三种是因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称作“蔓延型货币危机”(Contagion Currency Crisis)。

4. —价定律

【答案】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得同一种可贸易商品无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外,其价格都是相同的。所谓可贸易商品是指套利活动能使其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的商品。根据此定律,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同一可贸易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的折算,在数值上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可贸易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e 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

一价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金块主义者J. 威得利首次提出的概念,它反映了一种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一价定律的成立基于自由贸易的严格假定,即商品与服务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现实中自由贸易的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因此国际间就会产生商品套购,套购者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低价国购买,运到高价国出售,从中获取无风险套购利润。一价定律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是绝对购买力学说的前提之一,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提供基本的绝对形式,可以说购买力平价说是一价定律的翻版。

5. 相对购买力平价

【答案】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国间的贸易存在着交易成本,各国物价水平的计算中,不同商品的权重有所不同,各国物价水平中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口径和权重也有所不同,所以各

其中,表示同一

国的物价水平很难用同一种方法来比较,从而汇率水平的绝对值也就缺少比较的基础。于是,经济学家又提出,把汇率变动的幅度和物价变动的幅度联系起来. 这就是相对购买力平价. 其公式为

并式中:

分别是本国和外国在t 期的物价指数;是基期的汇率;是计算期的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尽管汇率水平不一定能反映两国物价绝对水平的对比,但可以反映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动。物价上升速度较快(物价指数相对基期提高较快)的国家,其货币就会贬值。由于物价指数比较容易得到,因而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也就容易得多,其实用性也大大提高。

6. 通货区

【答案】通货区是区域货币同盟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它具有五个显著特征:(1)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相互固定; (2)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 (3)这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 (4)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机构; (5)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7. 吸收论

【答案】吸收论

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

⑴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国际收支(E )=消费

移动恒等式两边,得:

代表。 式中, 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的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亚历山为国内总支出,表示国民收入中国内支出的总和,称为国内吸收(A )。因此,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内吸收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 , 则有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B 为正);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B 为负);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B 为零)。这表明,国际收支差额取决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高低对比。

⑵进一步可以将总吸收写成国民收入的函数,即

其中,A 为自发性吸收,即无论国民收入多少都必定存在的国内吸收(如基本的生活消费):a 为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国内吸收增加数量。可以看到,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国内吸收也会上升。 将代入B=Y-A中,可以得到

由上式可知,根据吸收论,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