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2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20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28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36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原生媒体

【答案】网络原生媒体是指完全脱离母体媒体而生于网络、长于网络的媒体,这种媒体越来越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2. 自媒体

【答案】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中的一种力式。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网络的隐匿性给网民提供“随心所欲”的空间。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空间、人人网、Facebook 等。它具有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荞不齐,可信度低,相关法律不规范等特点。

3. 地球村

【答案】地球村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代表性著作《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麦克卢汉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尤其是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感觉上大大缩短,人类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部落化”,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跨国卫星电视,互联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在跨文化交流领域,“地球村”己经成了形容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的概念。

4. “证词法”

【答案】“证词法”是一种宣传策略,是熟知的七种宣传技巧之一。“证词法”是指要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说出特定的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人的好话或坏话的宣传方法。证词法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技巧。

5. 群体压力

【答案】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

6. 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D.L. 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最早提出“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一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7. 媒介教育(MediaEducation )

【答案】媒介教育(MediaEducation )又称媒介素养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渐兴渐进的一种新的教学科目,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够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媒介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使受众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清醒认识媒介带来的“快感”和“满足”; ②让受众批判性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 ③使受众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完善自己。

8. 前语言传播时代

【答案】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的祖先经历了漫长的原始传播时代,传播史学者将之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还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吼叫或其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协调采集和狩猎活动,或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

二、简答题

9. 简述加纳姆对批判学派“传播与意识形态研究”的观点。

【答案】关于批判学派的“传播与意识形态研究”,英国批判学者N ·加纳姆归纳出以下5个主要观点:

(1)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巨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力。

(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媒介所特有的“议程设置功能”得以发挥出来。

(3)大众传播媒介所设定的“议程”是一种高度人工合成物,它经过传播者的新闻价值标准过滤筛选,一般采取支持现存制度的立场。

(4)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依存于其“非党派性”和“中立”的招牌,这些招牌给人一种可信赖感,从而使媒介设定和提示的“议程”能对受众产生巨大影响。

(5)资产阶级媒介在立场和价值观方面基本是与人民对立的。

10.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

【答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

(1)媒介即讯息:每一种新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具体内容如何,这种媒介的形式本身就会给人类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从这个意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在麦克卢汉看来,人类由“部落社会”到“脱部落社会”再到“地球村”,无不归功于媒介及其技术的发展。

(2)“媒介即人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3)“冷媒介和热媒介”:“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11.什么是传播制度? 结合实际谈谈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1)传播制度

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和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 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传播制度体现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媒介控制

媒介控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其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②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社会上各种利益群体(政党、团体、组织)和经济势力为保障和维护自身利益,也往往利用各种方式对大众传媒施加影响,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③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在许多方面对受众的社会权益产生影响,因而广大受众对媒介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

④传播媒介的内部控制。包括制定媒介编辑和报道方针以服务于媒介的政治立场,对传播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进行自律约束等方面。

(3)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