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是怎样的?

【答案】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功效在不同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因此应分别考察不同货币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制度按本位货币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以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面,分别分析两种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就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大卫·体模提出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在假定货币供应量因黄金流入流出而增加或减少的前提下,休漠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可以概括为:①外汇汇率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②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将引起汇率变动,汇率变动超过黄金输出、输入点时,将引起黄金流动。③黄金流动增加输入国的银行准备金,减少输出国的银行准备金。④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将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动,从而造成贸易双方的物价和收入变动,从而纠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使黄金流动停If=。新古典学派对休漠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作了进一步补充,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作用。囚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汇率只在黄金输送点左右变动,从而使外汇投机商进行稳定性投机,使外汇需求者推迟购买,外汇供给者提前售汇,从而引起国外短期资本流入赤字国,加速了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2)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节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过程更为复杂一些,具体调节过程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来实现。

①利率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币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导致资本流入增加,从而改善资本与金融账户,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率下降使资本流出,从而恶化资本与金融账户,使盈余减少或消除。

②收入机制。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反之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进口需求增加,从而使贸易收支恶化。

③相对价格机制。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相对外国产品价格下跌会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改善经常账户余额,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盈余会通过物价上升而减少或消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

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

2. 为什么我们要在经济增长条件下来讨论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答案】国际金融是一门从货币金融角度研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的学科。但是内部均衡和外不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达到其中一个目标,可能会以损害另一个目标或妨碍经济增长为代价。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国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经济发展是我国众多发展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的分析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来展开。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为实现外部平衡,可以使本币升值,但这会降低本国净出口和经济增长,因此,这一途径就违背了经济持续増长的前提。

二、论述题

3.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资本完全不流动且汇率浮动的情况下,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国际收支不平衡通过什么途径调节? 在资本完全流动且汇率固定的情况下又是如何调节的呢? 这两种情况下发挥作用的机制分别是什么?

【答案】(1)资本完全不流动且汇率浮动

资本完全不流动时,BP 为垂直线,即外部平衡仅仅由贸易余额决定。在初始国内均衡的条件下,利率和产出水平位于IS 曲线、LM 曲线的交点A 上,此时的产出水平不到能使国际收支平衡的水平,即国际收支顺差(见图1所示)。

图1 资本完全不流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在此情况下,市场会产生自发调节。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市场上的本币需求增加,外币需求减少,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本币升值,汇率下降,BP 曲线向左

移动。同时,由于本币升值,本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贸易条件恶化,净出口减少,IS 曲线也向左移动,直至与LM 曲线重新交于BP 曲线上某点A ’处。此时,重新实现内外均衡。

(2)资本完全流动且汇率固定的情况

资本完全流动时,BP 为水平线,即外部平衡仅仅由利率决定。在初始国内均衡的条件下,利率和产出水平位于IS 曲线、LM 曲线的交点A 上,此时利率高于满足国际收支均衡的利率,存在国际收支顺差(见图2所示)。

图2 资本完全流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调节

在此情况下,市场会产生自发调节。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市场上的本币需求增加,外币需

LM 曲线向右移动至求减少,在固定r 率制下,为保持汇率稳定,政府会买入外币,卖出本币,

的位置,与IS 重新交于BP 曲线上的一点处,此时^重新实现内外均衡。

(3)两种情况下发挥作用的机制

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外汇市场上本币供求失衡,汇率变动,此外,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国内的商品市场均衡。在这种情况下,是靠国际市场和国内的商品市场共同变动来实现内外同时均衡的。

在资本完全流动,固定汇率的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政府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保持稳定,BP 和IS 曲线保持不变,主要是依靠本国的货币市场变动,即LM 的变动来实现内外同时均衡的。

4. 请利用图自行分析,当存在资本存量约束时,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不变如I ,在企业想要扩大生产规模时,企业所采用技术的要素密集程度会怎样变化。生产规模扩大到什么程度时,资本存量约束会带来效率的损失?

【答案】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F(K ,L ),以纵轴代表资本要素K ,以横轴代表劳动要素L ,企业的权衡过程可以用教材中的图表示。图中,

等成本线a 假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本存量约束,假定

模,此时会产生效率上的损失。进一步假设当企业的产量为是等产量线;I 是企业的是企业能筹得的资本数量的上限,最优资本投入量恰好为 如果最优要素组合中的资本投入量超过该上限,企业就只能通过调整劳动的投入量来扩大生产规

企业根据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选择生产技术。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不变如I ,则企业的等成本线应为途中的I ,即资本相对于劳动较为昂贵,从而,企业将会选择在点A 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