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试论中晚明戏曲小说的情爱世界

关键词:无

  摘要

情爱是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及实践,与人类历史同岁月共长久。男女情爱作为人的生命体验和本性欲求,一直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记载着民族的情爱精神和情爱理想。本文试图以中晚明戏曲小说为对象,对这一时期的情爱世界作一宏观透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三家的情爱态度常常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情爱心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情爱价格。节情和任情两种情爱文化的冲突,导致在情和礼的长期撞击中产生了独放异彩的情爱作品。中晚明戏曲小说中的情爱作品,不能不受到传统情爱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而中晚明是一异彩纷呈的时代,传统文化裂变,人性觉醒,人欲张扬。人们以情反礼,追求已失落的情爱本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掀起了中晚明戏曲小说的言情浪潮。 才子付佳人作品在这一浪潮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才子佳人的爱情价值取向是貌、才、情的合一。貌亦即色,指人的外在的体态容貌,这是肯定人的自然情欲的合理性,肯定人的原始生命力,认为人的本能欲求是男女情爱的原动力;才是指人的智慧灵性,诗词歌赋之才、时文举业之才,才的标举是对人的自身价值的重视,这已经从传统的讲求门第、财产、身份、地位等到价值观念中挣脱出来;情作为一个衡量指标出现,表明才子佳人对心灵契合的关注。貌才情三者结合构成了人的自然美、才智美、情感美。貌才情并举,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大批文人对男女理想价格和理想人生的设计和迫求,展示了文人的情爱心理和情爱理想。但才子佳人的人生理想和情爱理想是不能实现的。因而才子佳人的世界只是文人梦中的伊甸园。 中国古代女子是不幸的,而挣扎在烟花路上的妓女成为不幸中的最不幸者。妓女的存在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虚伪的一面,只允许性的存在,而不允许情的存在。中晚期妓女情爱作品中的她们大多是情的化身,而不是欲的塑像。着眼于表现她们美好心灵和高洁形象,表现她们对有情的人的生活的追寻。妓女的从良,是她们在迫求和谐完美的情爱生活,把自身从单纯的性工具中解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良是她们求得自身解放的一种方式。 中国的禁欲主义是一种虚伪的禁欲主义。这导致欲望满足的等级化。千年帝王史,也就是一部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性垄断史。中晚明戏曲小说的宫女情爱作品以宫女的青春苦闷,青春觉醒和青春悲叹去否定吃人、害人]摧残人的后妃制度。作家对失去人性的皇宫做出合乎人性的批判和合乎人性的关照,人家对宫女情爱的关注就是对人道精神的强烈呼唤。作品对帝王情欲泛滥的揭露,是从另一角度对宫女无爱人生的悲悼。 宗教基本上是否定情欲和倡导禁欲主义的。但情欲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扼杀了情欲也就扼杀了人。中晚期明僧尼道姑情爱作品昭示了人性的力量比宗教戒律更为强大,外在的规范往往不能禁止他们的内在欲求。作家对僧尼道姑的情爱行为予以宽容和肯定。作品从人性人欲的角度,去揭露宗教禁欲主义的荒谬和愚昧。 市井细民是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具有新的情爱道德观,新生和理解女性的情欲渴求,谅解失节的女性。作品从情爱角度揭露守寡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对人的摧残。 综而论之,中晚明戏曲小说中的情爱作品是通过情爱这一独特视角,去展现自然活泼的"人欲",呼唤纯真的绝美的人性,试图把人从程朱理学的枷锁中、宗教戒律的禁欲中解放出来,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从中晚明戏曲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婚恋男女自主意识的增强,可以看到现代性爱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