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3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它与其他剥削制度的相同点和根本区别在哪里?

【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力式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他剥削制度的相同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剥削制度和奴隶剥削制度的相同点在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凭借自己的统治地位无偿占有工人、农民和奴隶的劳动成果,他们之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他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榨取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工人签订雇用协议,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的剥削是隐藏在契约里,在“平等交易”的掩盖下进行的,所以资本主义剥削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隐蔽性越来越强。

2.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案】(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小可避免地要遇到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产生的一系列困难,并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情与艰巨性。

(2)决定和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这种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的:

①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都发生过长期的帝国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问、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种力量之问的战争,这些战争,使原本落后的生产力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更加落后。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和闭关锁国,导致了长期处于市场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裹足不前的境地。在这样

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都要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不例外。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建立并巩固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要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建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高度公正的新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这个宏伟目标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种与资本主义对立的崭新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一诞生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以武力为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长足发展之后,其进攻的方式则转变为以和平方式为主渗透社会主义。无沦是以武力方式进攻还是以和平方式渗透,资本主义国家所依仗的是其经济的发达和在经济发达基础上的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在严峻的国际环境挑战面前,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必然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总之,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代替原有的旧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

3.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答案】(1)从理论上说,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但现实的市场上出现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其可能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①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受到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商品价值没有变化,而货币价值发生变化,就可能出现商品价值不变而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如果货币价值和商品价值都变化,只有发生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化时,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才是一致的; 否则,二者任何一方的价值变动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②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市场价格决定供求,但供求又反过来会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

(2)商品的价格不仅要反映价值,而且还要反映供求关系。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会低于价值; 供小于求的商品,价格会高于价值。

4. 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答案】(])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指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2)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就比较高; 反之则较低。

②社会预付总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社会预付总资本中,投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就低; 反之,投在资本有机构比较低的部门比重大,平均利润率就高。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生产技术,在愈来愈多的生产环节中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这就必然要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5. 简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答案】(1)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含义

实体经济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

(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水平、结构和规模决定虚拟经济发展的状况,虚拟经济应该适应而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盲目发展,过度膨胀。

虚拟经济也不是被动地决定于实体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反作用,并表现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

①虚拟经济的正效应:首先,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工具。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资本的证券化可以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平台”。再次,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最后,由于虚拟经济的金融资产在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组合中会占越来越大的比重,虚拟经济的市场状况会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

②虚拟经济的负效应集中表现在投机过度引发泡沫经济。

虚拟经济的产生和积极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健全的市场制度和信用关系的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应该是互相配合而不是相互替代或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关系。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的关键是健全市场制度和信用体系,要使虚拟经济的市场具有自动调节虚拟经济规模的功能。

6.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在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一间的比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就称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