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分子药物研究院765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学院)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配体(ligand )。
【答案】配体是能够与特定受体结合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如所有的激素,它们可能是小分子,也可能是大分子。
2. 可逆沉淀反应。
【答案】可逆沉淀反应,又称不变性沉淀,是指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虽已析出,但是其分子内部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沉淀因素去除后,能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的沉淀反应,如盐析作用。
3. 内部控制区(internal control regions ICG)。
【答案】内部控制区是指tRNA 和5S rRNA基因的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下游区域(转录区)。
4.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答案】液镶嵌模型是指一种生物膜结构的模型。它认为生物膜是磷脂以疏水作用形成的双分子层为骨架,磷脂分子是流动性的,可以发生侧移、翻转等。蛋白质分子镶嵌于双分子层的骨架中,可能全部埋藏或者部分埋藏,埋藏的部分是疏水的,同样,,蛋白质分子也可以在膜上自由移动。因此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5. 起始密码子。
【答案】起始密码是指指定蛋白质合成起始位点的密码子。最常见的起始密码子是蛋氨酸密码:AUG 。
6. 整合蛋白。
【答案】整合蛋白是指嵌入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膜蛋白。
7. 易化扩散
【答案】易化扩散又称促进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载体蛋白(即转运蛋白)介导的跨膜扩散,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加入能量,是一种被动转运。
8. 同义密码子。
【答案】同义密码子是指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二、问答题
9. 为什么DEAE 离子交换柱在pH 高于9时会失效?
【答案】pH 大于9时,DEAE 基质中的氨基会因为失去质子而不再能结合阴离子底物。
10.用标记3-磷酸甘油醛的一个碳原子,并加入到酵母提取液中。短时间温育之后,果糖-1,
位含有标记。试问最初标记在3-磷酸甘油醛的什么部位上?果糖-1,6-二磷)上。果糖-1,6-
二磷酸的第二个
(反应结构式略) 标记从哪里获得?(写出反应结构式) 最初标记在3-磷酸甘油醛的醛羰基碳原子(6-二磷酸的酸的第二个【答案】标记从磷酸二羟丙酮的羟基碳原子获得,该标记也来自3-磷酸甘油醛
11.试述非离子型去垢剂增溶膜蛋白的机制。
【答案】非离子型去垢剂为两亲性分子,当它们与膜蛋白作用时,可以用非极性端与膜蛋白的疏水区作用,取代膜脂,极性端指向水中,使蛋白质成为水溶性,从而与膜分离。
12.在标准条件下的反应:
已知:
(2)计算该反应的氧化还原电势差和标准自由能变化。
(3)约能合成多少【答案】(为结合态) 是电子受体。
反应能进行。
(2)该反应的氧化还原电势差
标准自由能变化
(3)约能合成
13.下列蛋白质的混合物在什么pH 时电泳,分离最为有效?
(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
(2)肌红蛋白和胰凝乳蛋白酶原;
(3)卵清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脲酶。
【答案】(1)血清清蛋白pl=4.9,血红蛋白pl=6.8(4.9+6.8)/2=5.85,在
(2
)肌红蛋白
胰凝乳蛋白酶原
(1)确定哪个电对是电子供体,哪个电对是电子受体,确定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是电子供体; 时电泳,分时电泳,分离最离最为有效。点样时样品点在中间,血清清蛋白向阳极移动,而血红蛋白向阴极移动。 在
为有效,点样时样品点在中间,肌红蛋白向阳极移动,而胰凝乳蛋白酶原向阴极移动。
(3)卵清蛋白血清清蛋白脲酶
在时电泳,分离最为有效,样品点在中间,血清清蛋白留在原点,卵清蛋白向阳极移动,脲酶向阴极移动。
三、论述题
14.霍乱毒素是霍乱弧菌分泌的一种外毒素,它可导致人腹泻而使得人丢失大量的水分和Na+, 严重可致死。试解释其中的生化基础并提出一种治疗霍乱的方法。
【答案】(1)霍乱毒素由1个亚基、1个亚基和4个B 亚基组成亚基和亚基之
一间通过二硫键相连,总的分子质量约为87kDa , 在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由它的受体(
种神经节苷脂)。霍乱毒素作用小肠上皮细胞的第一步是B 亚基与受体的结合,随后亚基之间的二硫键被还原
化亚基随即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亚基和
亚基作为一种特殊的转移酶催
分子上的ADP-核糖基转移到Gs 蛋白a 亚基的一个精氨酸残基上,
酶促反应式为
烟酰胺,Gs 蛋白的GTPase 的活性由此丧失。由于小肠
对水分的排泄依赖于Gs 蛋白对AC 的激活,因此Gs 蛋白的GTPase 活性的丧失必然导致AC 的持续和过分活化,cAMP 大量被合成,小肠会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和呕吐症状,严重可致死。
(2)治疗霍乱首先是服用抗生素杀死霍乱弧菌;其次是补充电解质。
15.解释生物膜分子结构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哪些?
【答案】(1)脂双层模型:1925年荷兰的Gorter 和Grendel 提出膜中脂质分子以双层形式排列,构成生物膜主体。
(2)Danielli 与Davson 三夹板模型:1935年Danielli 与Davson 提出,脂双层位于中心,蛋白质分子以单层覆盖两侧,形成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结构。
(3)Robertson 单位膜模型:1964年由Robertson 提出,主要强调在脂双层两侧蛋白质分子以P 折叠形式存在,而且不对称分布。
(4)流动镶嵌模型:1972年美国的Singer 和Ni-colson 提出,该模型主要突出了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认为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按二维排列的流体,脂类分子可以迅速沿膜平面横向扩散,也可缓慢从一侧翻转到另一侧;膜蛋白或借助于非共价键附着于脂双层表面,或嵌入、包埋、贯穿于其中。膜蛋白也可缓慢横向移动,但很难从一侧翻转到另一侧。
16.列举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案】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 族、硫辛酸和维生素C 。
(1)维生素B 族的主要维生素有维生素不能多储存,多余的自尿中排出。
①维生素在生物体内常以硫胺素焦磷酸(TPP )的辅酶形式存在,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可
泛酸、生物素、叶酸及等。维生素B 族在生物体内通过构成辅酶而发挥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这类辅酶在肝脏内含量最丰富,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