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路透南非新闻社

【答案】路透南非新闻社是1912年由路透社创办,后改名南非新闻联合社。为南部非洲提供新闻,1938年改为现名,是非洲第一个国家通讯社。而今合众国际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等大型通讯社都在南非设立办事处,进行新闻交换活动。

2.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夕,是指1913年“_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一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政府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 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只要有碍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也被乘机剿灭; 一些本来拥袁的报纸也有因“城门失火”被殃及。到1913年底,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癸丑报灾”是中国新闻史上对报业的一次沉重打击。

3. 《世界报》

【答案】《世界报》是法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创办于1944年12月。巴黎刚解放时,著名记者于贝尔·伯夫一梅里受戴高乐委托,接受原《时报》设备,办起这份“为国家新闻事业服务”的报纸,使之成为“民族自信的工具”。戴高乐执政期间,该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法国的“同人报纸”,《世界报》不依附于任何政党、财团和媒介集团,保持着经营和编辑的独立性。该报内容规整,严肃清洁,版面紧凑,基本不登照片,只有少量图表和漫画,注重背景和资料的介绍,时评水平很高。读者一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是法国最有名的“质报”(以文章、资料和评论的“质量”赢得读者)。

4.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ip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4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

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5. NII 计划

【答案】NII 计划又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它是克林顿在当选美国总统期间,于1993年11月提出的旨在建立全国综合信息业务网的一项LI 一划。NII 的本质是电脑与通信的结合,其基础是Internet 。它以光纤为通道,以多媒体为终端,以大型电脑为中心,旨在组成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巨大信息交流系统。

6. 文化帝国主义

【答案】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赫伯特·席勒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和《传播和文化统治》,他描述了美国的媒介产品对其他资本卞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入侵”。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

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7. 《朝日新闻》

【答案】《朝日新闻》AsahiShimbun 日本三大综合性日文对开报纸之一。1879年1月25日在大阪创刊,创办人是木村滕、村山龙平。草创时期为插图小报,以“不偏不党”为办报方针。1888年实行产业化管理,以《东京朝日新闻》打进东京出版。1930年前后,与《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在东京形成廿报第一,该报初为小报性质,民权运动时期开始涉足政治,刊载言论,兼具大报和小报的特点。“政党报纸”后期,为了免遭停刊的厄运,它以中立面目出现,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努力采集独家新闻,并向国内外派驻记者。次鼎立竞争的局面。1940年9月1日在各地出版的报纸统一名称为《朝日新闻》。

8. “炉边谈话”(FiresideChatsofFranklinD.Roosevelt )

【答案】“炉边谈话”(FiresideChatsofFranklinD.Roosevelt )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一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9. 泛非通讯社

【答案】泛非通讯社于1983年5月成立于达喀尔,由非洲统一组织筹建。该社播发的新闻由非洲记者根据非洲的观点编写,其目的在于纠正被外国通讯社的一系列片面的、消极的消息所歪曲的非洲、非洲国家及其人民的形象。该社的成立是为了便利成员国之间交换新闻,并为建立和发展各国国家通讯社做出一定的贡献。

10.《总汇报》

【答案】《总汇报》是出版商科塔于1798年在德国创办。是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纸,多次迁移,1810年后在奥格斯堡立足,故又称《奥格斯堡总汇报》。该报自创办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消息,显示了一定的民主主义倾向。1832年科塔之子继任发行人,进一步扩大报道面,聘请名家撰稿。尽管报纸的政治倾向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种种变化,但是在三四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风暴中,该报以消息及时、内容丰富著称于德国。恩格斯曾将它称作德国的《泰晤士报》。该报一直出版到1882年。

11.“12.5%法”

【答案】1969年7月,墨西哥政府颁布和实施“12.5%法”,即要求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提供12.5%的播出时间代替部分税收,用来广播政府准备的教育、文化、娱乐节目和宣传报道,以改变商业电视台“美国文化殖民地”的形象。"12.5%法”通过广播实行国民教育,大部分节目由内政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提供。

12.谷登堡

【答案】古登堡是德国美因茨的工匠,早年从事过雕版印刷工作,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他用铜模铸出了以铅、锡、锵合金为材料的活字,并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活版印刷工艺。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随后他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等重要书籍。古登堡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继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二、简答题

13.试述1986一一1991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戈尔巴乔夫为了改变当时新闻界节目内容单调呆板的情况,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作了重大调整。各个媒体竞相扩大报道范围,对社会的各种弊端公开揭露抨击,由于控制不力,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苏联新闻事业瓦解埋下了伏笔。

(1)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原则的鼓励下,新闻界开始突破“禁区”,矛头直指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存在吸毒、卖淫、走私等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