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文字产生及运用的意义。

【答案】文字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最早的文字传播指的是手写传播。它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1)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远距离传播和长久的保存成为可能。文字能保存大事或协议的记录供以后使用,人们可以储存一部分经验而不用费尽脑筋去铭记。文字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人在想要改变生活方式时就予以改变的能力。(2)文字应用的意义还在于:①它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②它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使信息可以流传于异时异地,保存久远。③它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除了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外,还出现了专职的传播者或职业。

2. 观点讨论:网络会取代传统媒体; 网络不会取代传统的媒体,更多的是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合。

【答案】对这一观点的评价如下:

(1)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时效性、超规模的海量存储能力、全球化的超越时空的能力、更有效的互动交流性、网络信息检索的方便快捷性等优势。这些优势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威胁和冲击,是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改写。

(2)传统媒体也有网络不能替代的特点,比如报纸的深度、电视广播的不受文化水平限制、更廉价、操作更简单等。同时传统媒体也在努力融入网络,积极创办自己的网站。

(3)直至目前由于受众的阅读习惯、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瓶颈限制,网络媒体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更多的是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合,发挥整合优势。

因此,第一种观点夸大了网络的传播优势,是错误的。第二种观点较为合理。

3. 简述政局变化时期苏联广播电视业的变化。

【答案】1986年苏共27大提出全面改革的路线后,苏联的广播电视业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开始是在社会主义框架内的一些革新,主要表现为:

(1)扩大新闻报道面,增加信息量

在“公开性”口号的影响下,报道禁区不断被突破。以往很少播映的国内天灾人祸、民族冲突、罢工游行、宗教活动、高层人事变动等也都及时加以披露。对国外新闻的报道比过去更加全面,西方政治家的镜头也常出现在屏幕上,还增加了种种国外社会新闻。

(2)注重新闻批评,大胆揭露社会弊端

对有关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贪污腐化、失职读职,和有关经济领域的商店缺货、建筑质量低劣、公共服务太差等现象的批评报道明显增多。

(3)开办对话节目,沟通各方意见

许多台纷纷开办政府领导人和普通百姓进行对话的节目,就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诸如住房、食品供应、商品质量、城市交通、行业服务等,举行“圆桌会议”,群众代表当面陈述意见,有关领导当场答复处理。

(4)更新演播方式,更多地采用主持人主播和现场直播的做法

节目主持人积极主持和引导各种对话和交流,许多重要事件都安排现场播报。

(5)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改革进程却逐渐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错误引导和怂恿下,各种社会思潮,包括种种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潮逐步出笼,新闻界、广播电视界的思想口益混乱。

(6)1991年“8·19”事件以后,随着国家的解体,全苏统一的广播电视体系也迅速走向瓦解。

4. 简略叙述日本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

【答案】在日本新闻史上,1936-1945年这段时期的新闻事业被称为“统制时代”新闻事业,也即法西斯军国主义新闻事业。日本法西斯新闻体制事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改造以往的新闻事业,逐步建立战时体制而完成的。

(1)确立政府情报机构

11931年9月,外务省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情报委员会,直属内阁领导,职责是就当时如何统一国内舆论、加强时局的宣传而向政府提出有关建议。

②1936年1月,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当局又正式成立了列入官制的“内阁情报委员会”。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阁情报委员会易名为“内阁情报部”,有了更大的权限。内阁情报部起用了新闻界、经济界、文化界等各行业富有学识的民间人士承担报道和宣传的咨询工作,加强了原来的信息情报协调职能。

④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政府废除了内阁情报部,将类似的一些机构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专业职能部门一一内阁情报局,直属内阁首相管辖。它是日本政府当时负责全国战争宣传报道的中枢权力机关。至此,日本法西斯政府控制言论的宣传情报机构最终形成了。

(2)成立国家同盟通讯社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舆论开始不利于日本。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新闻机构之间的不同意见、不同报道也造成了对外宣传舆论的不统一。日本官方迫切地感到有必要成立一个国家通讯社,来统管、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1936年1月1日,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以联合社为主独自成立了新的通讯社即同盟通讯社。同盟社作为唯一代表日本政府的国家级通讯社全面控制了国内外一切电讯消息,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该社不仅在国内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且很快打入亚洲各国,扩大了在亚洲的势力。通过它,日本法西斯政府顺利实现了其旨在控制国内外通讯消息、统一国内舆论的意图。

(3)制定言论管制法规

最重要的言论控制法规是1938年5月公布的《国家总动员法》第20条。该条规定:“政府在战时因国家动员所需,得以勒令对于报纸及其他出版物的记载予以限制或禁止。”可以说,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新闻统制法规都以此项法令为依据。1941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新闻纸刊载限制令》。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日,日本政府又颁布了《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临时取缔法》,将报刊的创办与发行由申报制改为许可制,并规定政府有关部门有权勒令报纸停刊。1942年2月24日,政府又公布了《战时刑事特别法》,扩大了战时犯罪、处罚的范围。这一切都是日本法西斯政府用以控制舆论,建立法西斯新闻体制的言论法规。

(4)对新闻界的控制和报业大合并

101941年5月,成立政府御用的报业团体—“新闻联盟”。1942年,该团体改名为“日本新闻协会”。

②1941年12月13日,依据《国家总动员法》第16条,政府公布了《新闻事业令》及实行规则。根据该《事业令》,新闻界成立了新闻事业协会,负责战时新闻事业的自我管理,并在报纸的编辑、经营、销售、用纸、资财的分配和记者的登记、培养等一切方面协助当局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③日本政府还对处于其殖民统治下的朝鲜、我国台湾和东三省的新闻事业实行统一管制,通过殖民总督或行政当局进行对口管理,或者分别纳入日本国内各大报系统进行控制。

5. 简述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网广播时代的变化。

【答案】由于互联网提高了公众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传媒机构有可能不再是新闻传播的垄断者。应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的在线媒体可以分为两种:“上网媒体”; “网上自生媒体”。通过后一种媒体形式传播新闻信息的有个人和各种非传统新闻机构。

(1)新力量的加入和在新领域的竞争改变了新闻传播主体原有的地位格局。

根据1998年12月的一项调查,以点击网页次数计算,在网络发展领先的美国,报道科技新闻的ZDNET 每天的访问量达到590万,报道气象新闻的weather.corn 达480万,远远超过老牌报纸《纽约时报》网络版的160万访问量,也超过CNN , MSNBC (微软与NBC 联合推出的新闻站点)、《时代》网络版、ABCnews 等由传统强势媒体推出的网站。而比起也提供新闻服务的互联网公司YAHOO! 的站点,其每日4亿的访问量是其他媒体和互联网站点无法比拟的。

(2)媒体机构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发布新闻、服务或娱乐等信息。

媒体机构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发布新闻、服务或娱乐等信息,还推出聊天室、公告牌、信息搜索、网上购等服务。1998年,“网络门户”的概念被提出来,它指出在未来的网络世界将由少数的网络商所控制,其控制的方式就是使自己的网站能成为互联网用户习惯进入的第一个站点。这样新旧媒体机构,尤其对于那些拥有信息管理经验,并树立了信息权威的媒体机构将更多的倾向“门户”之争。

(3)新闻媒体内部的人员构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