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南斯拉夫新闻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案】南斯拉夫自治新闻体系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的自身完善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许多良好的经验。纵观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现状,总括而言大众传播事业比较发达,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原则实行较好,报刊的社会使命完成得比较出色。具体而言,南斯拉夫新闻事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南斯拉夫的报刊、广播、电视具有品种丰富、消息容量大、出版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比如新闻媒介的报道面相当广泛,举凡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艺术、军事、体育、科学,直到大众的生活琐事、社会新闻、世界珍奇等都是其报道对象,加上各种形式的广告,每个南斯拉夫公民都可以在报刊上或广播电视中找到他所感兴趣的消息和信息,南斯拉夫新闻工作者说,在南斯拉夫,不存在被禁忌的题材,问题仅仅在于怎样反映它。

(2)新闻媒介讲求实效性,迅速及时地报道各种人民大众关心的重要新闻。南斯拉夫新闻传媒强调向公众通报情况要迅速及时,而新闻工具较大的独立性和负责性则为提高新闻实效性创造了重要条件,报刊、广播、电视都极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快收集和传播公众关心的消息。

(3)强调客观反映现实,重视揭露社会矛盾和阴暗面。南斯拉夫新闻工具在努力反映国内各个领域中党和人民的政绩和成绩的同时,也不讳言缺点和不足,报刊上批评揭露性文章经常占很大比例。南斯拉夫分裂前几年,南斯拉夫的经济面临很大困难,新闻工具就对其建设战线过长、通货膨胀、经济犯罪发表了大量报道和评论,及时反映情况。南斯拉夫社会上存在卖淫和吸毒这样一类问题也会被新闻媒体公开加以披露。

(4)允许不同意见在报刊上公开辩论。南斯拉夫报刊经常就政治、经济、文化、群众生活等各种问题展开辩论,两种意见都可以发表,各方都有机会利用新闻传媒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反驳别人的意见,党和政府保证新闻工具的这种权力,这已成为南斯拉夫新闻事业的一个传统。

(5)在新闻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方针,要求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新闻流通自由,反对互相封锁消息,联邦一级的新闻机构在采用消息、编辑方针、报道组织以至语言、书写方式诸方面都严格地贯彻民族平等方针。全国26种日报分别使用6种语言出版发行,各级广播电视除了使用各地主要民族语言外,也使用各少数民族语言,每晚的全国电视新闻联播由各共和国、自治省的电视台轮流举办。

(6)在国际报道方面,新闻媒体在总方针一致的前提下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南斯拉夫联邦历来要求各新闻机构在国际报道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的不结盟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不允许

因为报刊自行其是而造成国家外交方面的困难。在大众方针一致的条件下报刊也可以自己采写消息,就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 简述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一一“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1)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中关于“人民”含义的演进。

101842年1-v2月发表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既是马克思政治性报刊活动的发端,又是他系统阐发报刊的人民性思想的开始,该文旨在呼吁废除书报检查制度,还给“人民”真正的自由与民主。这个时候的“人民”真正含义表示为自然人。

②1842年4月一1843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出并论述过“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和“人民报刊的人民性”问题。马克思指出,自由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人民同世界联系的有声的纽带。在其他的文章中,马克思也认为,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必须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这里的“人民”,其含义已经由“自然人”进而特指劳苦大众。

③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马克思对“人民报刊”(自由报刊)思想作了更深层次的论述,使“报刊的人民性”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指出“人民报刊”产生和发展的真正原因在于人民的需要,而不是普鲁士政府的“施舍”与“宽容”。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预见到:“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也就是说,人民报刊是深深扎根在人民之中的。这里“人民”的含义为贫困的和一无所有的阶级,不是个别的受苦人群,而是整个无产阶级。

(2)马克思认为,报刊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仲裁力量,即社会的“第三种因素”。 马克思指出,报刊应当是政治因素,但不是官方因素,不应以官方意志为出发点; 它是市民的因素,但不直接和个别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它具有“公民的头脑和市民的胸怀”,能够理智地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在自由报刊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同样可以批评对方,此时双方不是“从属关系”,而是“权利平等”的关系。它可以不通过官方的中介,原封不动地将人民的怨愤传送到国家权力机构面前。

(3)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马克思认为,出版自由乃是人类精神的特权,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将成为泡影。他极为憎恨专制统治者的思想压制,认为书报检查是一种“拙劣的警察手段”。他还指出,因为检查的结果,使每一本被禁的书,不管是好是坏,都成了“不平凡的作品”,从而对读者更有诱惑力。这自然与专制统治者的主观意愿背道而驰。

马克思还认为,要想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面貌,需要各种报刊的相互配合与补充。因此他提出应当允许各种报刊独立自主地发展,允许它们有自己的报道方面,不要压制人们的精神自由。

马克思赞美出版自由,追求出版自由,并把自由报刊看作是社会的仲裁力量,这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主张是十分接近的。

纵观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新闻活动,“人民报刊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主体)不外乎两个方面:报刊的人民性(人民)和出版的自由性(自由)。

3. 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的大型网站有哪些类别? 网络新闻传播迄今为止的发展轨迹怎样?

【答案】(1)大型的网站的类型

①各种政治机构(包括政府部门、政党、团体、国际政治组织等)设立的网站。

②各种经济机构(包括公司、企业、银行、其他经济实体)网站。

③文化机构(包括教育、科学、卫生、文化诸力一面的团体组织)网站。

④专业的网络服务商设立的网站。

⑤传统大众媒体设立的网站。

(2)网络新闻迄今发展的轨迹

①初始的探索阶段(1987-1996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信使报》作为全球第一家走上网络的报纸,开创了网络新闻业的新纪元,拉开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序幕。

这个阶段,网络新闻传播比较原始,新闻信息服务比较初级。传统媒体网站大多只是在网上开一个窗口了事,信息量极小,新闻更新不及时,表现形式极为单一,传输速度极慢。因此网上新闻资源I 乏,人气不旺。应该说,上述那些网上新闻的出现象征意义更大,因为它标志着网络新闻传播的开始。

②窄带的新闻提供阶段(1997-2000

1997年,网络新闻传播事业发生了转折,转折的标志是“内容为王”口号的提出。这个口号提出的背景之一,是前述互联网发展初期信息资源匾乏的状况; 背景之二则是在1996年左右一些专门的工SP (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陷入经营危机。

这个阶段到达鼎盛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则是克林顿绊闻案的上网。在网络新闻发展史上,这个事件带有里程碑的意义,被许多人认为是确立网络新闻媒体地位的事件。在这个阶段,网民主要通过电话线上网,从技术环境而言处于窄带阶段。网络作为新闻传播媒体的角色开始深入人心,网络新闻传播方面的建设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也出现了新的上网热潮。因此,这是一个网络新闻传播开始发展的阶段。

③宽带的新闻服务阶段(2000-)

从2000年开始宽带网建设到今天,是网络新闻传播获得较大发展,并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网络传输环境已经转向宽带,基于窄带的内容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内容为王”被再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