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温州大学中学历史教学法之现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受事主语
【答案】受事主语是指动作接受者的主语,即当某一动词充当谓语时,由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充当的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狼咬死了。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涵义比一般也要宽泛一些,只要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都是受事。
2.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3. 动态助词
【答案】动态助词是指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状态的助词,又称时态动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又称为“体”或“情貌”。常用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4. 调值
【答案】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由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值有两个语音特点:一是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 二是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描写调值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5.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
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6.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7.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8.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古语词? 运用古语词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1)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语,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 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汉语。
(2)古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①可使语言简洁匀称;
②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③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④叙述历史事件、现象或事物时必须使用古语词(历史词)。
10.什么是义素? 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答案】(l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称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2)义素分析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简洁地解释词义,能以少驭繁地描绘出复杂的一组词的意义。
②能使释义形式化,进而有利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例如,英语中亲属称谓的三个义素:a. 男性、b. 直系、c. 长辈可符号化成father :abc 、son :ab 、mother :bc 。
③描写词与词之间的聚合关系。如揭示同义、反义、类义关系。
④突出词语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可以说“男孩在笑”,而不说“桌子在笑”。
⑤有助于解释句子歧义现象。变换分析法能够分化歧义句,但不能得出合理解释,而义素分析法就能很好地解释。
11.夸张常常借助哪些辞格加强表达效果? 举例说明。
【答案】(1)借助比喻来夸张。例如:
①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②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霎时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流。
(2)借助比拟来夸张。例如:
天简直热得发了狂。
(3)借助借代来夸张,例如:
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
12.举例说明补语的类型和意义。
【答案】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补语的类型及各类型的意义(语义指向)如下:
,是因“放”(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是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例如“他放跑了罪犯”
而“跑”了。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结果补语前头不用助词“得”。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并不是都是指向它的中心语,有的是指向主语或宾语。
(2)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数量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如:“心里痛快<极>了。”“我去好<一点>。”
(3)情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情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语性短语; 有的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这两种补语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如“那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4)趋向补语
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如“树林里跳<出>一只大老虎。”
(5)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是指表示动量意义的补语。有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