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苏联大纵深战役理论研究

关键词:苏联 大纵深战役理论 图哈切夫斯基 二战

  摘要



摘  要
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军界在1930年代创立的关于准备与实施大纵深战役的理论。大纵深战役理论鲜明地揭示了作战样式和方法对兵器的依赖。作为1930-194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军事理论之一,大纵深战役理论经历了从曲折发展到巅峰运用的过程。
本文力图对大纵深战役理论产生的背景、大纵深战役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其在战争实践中的运用与演进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苏联大纵深战役理论产生的背景。此章主要论述了一战后期作战样式和方法的突破、苏联武器装备的革新、军队体制编制改革、苏联高层领导人和苏军将领高度的忧患意识及一战后国外军事理论的发展,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才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苏联大纵深战役理论的产生、发展及运用。通过对一战及国内战争经验的总结,苏军理论家预见到了未来战争发展的模式。他们据此提出了建立机械化军队的主张,并将纵深作战思想进一步发展为纵深战役思想,随后在各军区进行了演习。苏军内部最终也将“诸兵种合同战斗”确定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基本原则,并成功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哈桑湖和哈拉哈河两大战役中。
第三章,二战与大纵深战役理论的重生。二战初期德军闪击波兰、西欧成功后,苏联领导人意识到这种作战方法同其此前抛弃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极为相似,因此又重新确立了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基本原则,但是并未付诸实践,所以导致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节节败退。直到1942年后,大纵深战役理论作为苏军重大的军事指导理论才重新发挥效用。苏军步兵与坦克的突击能力进一步增强,诸兵种合同战斗更加完善,对敌合围更加彻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苏联最终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大纵深战役理论既有先进的一面,也有其不足。它过分强调进攻,忽视了防御。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它还是代表了先进军事理论发展的方向。即便是在今天,也没有完全过时。
 
关键词:图哈切夫斯基,大纵深战役理论,苏联,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