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0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19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27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34
一、简答题
1.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答案】(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有:
①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广播电视新闻在采集、制作过程中受时间空间限制大,在传播过程中受时间空间限制小。②抗灾害能力强。广播的抗灾害性体现为在战争、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情况下,广播以无线电波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体现出特有的渗透力和穿透力。
③普及率高,群众性强。广播是一种对受众要求最低的媒体,表现在:收听广播时可“一心多用”,收听广播的费用较低,广播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很低。
④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存在着一些的弱点:
由于广播的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而稍纵即逝的传播方式又使听众难有深层理解,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广播电视新闻难有深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①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现场同步直播传播的是原生态的信息,从根本上免去了编码和译码过程,所以电视同步直播的噪音含量很小,是最接近事实的信息传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信息损耗相较于其他媒体显得最小。
②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
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主要是指一种心理参与。
③电视在传播上同样有着广播所具备的弱点,如选择性差,稍纵即逝等。电视传播特有的弱点,即电视图像的浅显性和多义性。
2. 简述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答案】(1)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
①在任何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的制作中,其本质在于选择一一将眼前毫无结构和凌乱的东西整理成形。这种选择的过程,必然带有整理者自身某种程度的“偏见”。
②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偏见”来自新闻价值本身。新闻选择的传统价值之一是“否定”,即反常的才是新闻,而媒介的时效性与“否定”价值的结合,会导致电视媒体上充斥着因新闻价值本身所决定了的“偏见”。
③电视节目为争取观众,必须利用大多数人可能认同的社会和文化经历的共同领域,而排除那些与大多数人社会文化经历和观点迥然不同的人;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群体、文化、信仰和态度的多样性就会逐渐减弱。这也是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之一。
(2)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
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可能并不一定是“偏见”内容的本身,而是“偏见”形成的方法会逐渐影响观众的思维方式与想象力,并因此形成新的“偏见”,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3. 简述真人秀的特点和类别。
【答案】真人秀,又称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的共同特点。
(1)真人秀的特点
真人秀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和规定场景之下发生的真实故事,从这个意义上看,真人秀节目结合了虚构和非虚构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特征。
a. 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纪录片的伴随式记录方式,而且以全方位、近距离拍摄和刻画参与者内心为重要表现内容。
b. 在结构上又通过规定情境和预先制定的游戏规则来强化戏剧冲突,使得节目进行过程中参与者的行动和命运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同时,观众不同程度的互动和参与,也是节目的一个重要看点。
(2)真人秀节日的类别
①室内真人秀。如《老大哥》、《完美假期》等。
②野外生存类。如《幸存者》,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北京电视台等的《走进香格里拉》。
③表演选秀类。如《美国偶像》、《天桥骄子》,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
④竞技类。如《学徒》,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生活时尚频道的《魔法天裁》。⑤身份互换类。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记》、东方卫视的《明星行动》、北京电视台的《相约新家庭》。⑥婚恋类。如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⑦其他。如从减肥、美容、装修到宠物狗竞赛等各类不同的真人秀。
4. 简述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的结合的特征。
【答案】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的结合,呈现出以下一些特:
(1)网络电台、电视台逐渐增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尤其是带宽及流媒体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机构将自己的节目上网传播,还出现了只在网上播出的在线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广播电视可以突破传播传输技术的限制,只要有一台可以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收听、收看世界各地的广播。随着网卜广播电视的普及,对网播受众的调查也成为常规。
(2)网络经济初具规模
在我国,互联网正在造就一个庞大的产业并推动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营销
手段,电子交易是一个飞跃性转变。而网络经济的效益产生往往是在巨额投入之后,而且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3)媒介融合趋势加快
因特网已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热点,其中网络媒体的发展,又给传统的媒介生态带来许多新兴的变化。
(4)传统监管方式需要创新
我国新闻传媒传统运作手段:不予报道、推迟报道、省略报道、内外有别报道、综合式一次性报道、多种媒体形成合力报道等,在互联网传播中比较难以实现上述运作。互联网的离散性、个人化的全新特点,要求我国的新闻传播要有全新的传播理论来支持。
5. 简述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答案】(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是人类传播史卜的第一次革命
语言的形成大大丰富了传播的内容,与简单的手势、简单音节等传播符号相比,语言更适合表达更为丰富、精确、复杂的内容,人类的语言形成与使用因此被认为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文字传播极大地克服了日语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有了文明史、历史记载,使人类社会扩大统一,迅速发展进步,人类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沿用。相较于语言,文字便于长久保留,同时用文字进行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的发放更为精确、传递范围也更广。
(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印刷术的投入使用,使原来誊抄复制、少量流通的文字媒介得以实现大量印刷、大规模传播,而印刷成本也大为降低,使得更多普通大众能接触到文字作品,印数媒体称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利用电磁理论,将无线电信号以光速覆盖全球,极大地提高了传播速度、扩大信号覆盖的范围,无线电在通讯传播方面的应用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等。
(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也是一次仍在进行着的革命
①传媒技术的革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信息处理手段数字化; 传送方式高速化; 覆盖范围全球化; 传播形式多媒体化。
②数字化世界所有的传媒技术和传播内容(话音、图像视频和数据等)都将被数字化,这使得多媒体通信和综合业务网络(工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 , ISDN )相互渗透和融合,“三网合一”将是大势所趋,将进一步推动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的发展。
6. 简述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答案】(1)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通过报道、传播、传递新的符号及其内涵,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