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答案】声音广播的发明与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无线电之父”李·德福雷斯特
①1899年,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解检波器和交流发电机。
②1902年,他公开表演了用于商业、新闻、军事的无线电报通信装置。
③1906年,他发明了三极真空管,这种真空管的功能是:检波、产生振荡、放大电信号、改变电信号频率等。
④1912年他开始用多个三极管连续放大微弱的高频无线电信号,这对无线电和长途电话通讯是个重大发展。
⑤他在纽约高桥自己的实验电台做实验广播,用《纽约美国人报》提供的简讯,广播了1916年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字。这次广播被视为美国的第一次新闻广播。
(2)弗森登
①1900年,弗森登调制了无线电波的波幅,发明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话很灵敏的电解检波器。 ②1902年,费森登于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无线电发射台。
③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试验,声音广播从此宣布诞生。
(3)1916年,美国无线电报务员萨尔诺夫提出制作“无线电音乐盒”(即收音机)的设想,经过几年研究,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最初的收音机。
(4)192。年11月2日,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 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因此被认为是世界卜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这座电台是无线电收音机制造商为了商业利益筹建起来的电台,其目的是以稳定的广播节目来推销收音器材。
(5)1920年代开始,各国广播站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到1930年,无线电广播(语言广播)几乎遍及世界。
2. 简述广播剧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答案】广播剧可以定义为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1)广播剧的特点有:
①广播剧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综合艺术样式,主要运用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的组合,通过听众的想象产生各种情境,来表达剧中的内容。
②广播剧的生产周期较短,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具有反映现实生活较快、贴近群众生活的特点。
③广播剧通过广播播出,覆盖面广,接收方式便利,几乎不受任何舞台、场地的限制。 ④对听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关注程度要求都相对较低,有利于普及,群众性较强。
(2)广播剧的发展历程
广播剧这一广播文艺形式最初产生于英国,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 )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广播剧一一《危险》(Danger )o
中国广播剧起步于1930年代。1933年1月20日,《中国无线电杂志》发表了中国第一部广播剧剧本《恐怖的回忆》。
1946年10月中旬,东北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广播剧《我们宁死不当亡国奴》; 同年年底,延吉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黎明前的黑暗》。
1950年2月7日,为纪念“_七”大罢工,中央电台播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
1961年到“文革”之前是中国广播剧继续发展并且逐步成熟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思想性比较强、艺术性也较高的优秀广播剧作品。
1978年以后,广播工作者进一步掌握了广播剧的创作规律,并且通过国际交往,开始吸收国外广播剧的特点,使中国广播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整个80年代是广播剧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进入90年代,山于新的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媒体的冲击,广播剧己不再是支撑广播文艺类节目的“半壁江山”,80年代广播剧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如今已不复存在。
3. 简述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成就、不足及完善措施。
【答案】(1)广播电影电视法制建设的成就
①成立、健全了相应的法制机构。为进一步对广播电视法规的制定做好前期调研/资料汇整等准备工作以及加强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研拟和制定,国务院广播电视电影部成立了相应的法制机构。
②开展犷广播电影电视法规的清理下作。同时对广播电影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了清理,这是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走法制化管理道路的重要步骤。
③起草、制定了一批广播电影电视法规,基本形成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法规体系。近年来,地方厅局根据本地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快了地方广播电视管理法规的制定工作,丰富了法规体系的立体层次。
④加强立法工作的系统规划,使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立法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并更具计划性。使广播电视立法下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a. 加强法规制定工作的计划性; b. 加强了法规的协调工作; c. 提高了立法技术。
(2)我国广播电视法规体系的不足
①法规层级不高,缺少广播电视管理中总纲性法律,现行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法规主要由行政
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行政文件构成。在广播电视法律一时难以出台的情况下,由国务院发布广播电视管理的行政法规,也不失为广播电视管理的法制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②法规体系尚不完备、严谨,法规与法规之间缺少足够的协调与统一。由于缺少总纲性的法律依据,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中,不同的规章、规范之间山于缺少兼容和匹配,会产生不必要的法规冲突。
③法规、政策界限较为模糊,有的方面还有以政策代替法规的现象。提倡广播电视管理法规中的党政分离,并不是否定政策对广播电视管理的正面积极作用,而是要求两者各司其职、互为配合。
(3)改善措施
①加强广播电视管理的立法工作,建立较完备的广播电影电视法律体系。
②加快对现有广播电视管理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③加速广播电视管理基本法律的立法工作以及加快制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现有行政法规配套法规的制定工作,尽快形成立法框架体系。
④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4. 简述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答案】(1)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①1940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出任主任,负责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②1940年12月30日,设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念日。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合一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XNCR )}
③到1943年春,由于主要零部件失效,新华广播被迫彻底停止,这次中断持续了2年时间,一直到1945年9月5日,经过多方努力才正式恢复播音。
④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再次停播; 1947年3月21日,延安新华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呼号仍为XNCR )o
⑤1941年12月3日,延安窑洞里还传出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一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日语广播的第一次播音,这次广播被认为是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诞生。
(2)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①1949年北平解放,3月25日随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市,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之取消了XNCR 呼号,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②1949年6月5日,党中央决定语言广播部与新华社总社分开,成立了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一一以管理和领导全国的人民广播事业,至此,我国的广播电台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
③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顺理成章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④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暨阅兵式于天安门广场正式举行,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卜进行的实况广播。
⑤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升格为管理局,隶属十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
⑥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为我国广播宣传的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