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F35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工具

【答案】生产下具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器具。它是劳动资料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总是不断被改进的。今天,人们在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比起以往社会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2. 剩余价值

【答案】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当资本家把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乘」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3. 国际金融危机

【答案】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一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金融动荡。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如下四种: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证券市场危机。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 金融危机的非周期性和突发性:金融危机的扩散性和传染性加强; 金融危机缘于国际游资的冲击日益严重。

4. 商业流通费用

【答案】商业流通费用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支出的各种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种。(1)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而引起的费用,如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等,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系的费用。这部分流通费用可以从己经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2)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

通费用。这种费用包括:商业店员的工资、广告费、办公费、簿记费、商店设备等方面的开支及其他一些费用开支。纯粹流通费用是从剩余价值总额中得到补偿,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所以,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这部分利润归根到底是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5. 货币

【答案】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须结果。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固定地充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这一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的。所谓货币的职能,是指它在商品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相继出现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6.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是指根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于1995年1月1日建立的,取代了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世界多边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世贸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我国政府于1986年提出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要求,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并完成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7.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案】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个对立的方面,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概括起来,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含下面三方面内容:

(1)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快和发挥的能力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劳动生产力会越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越大;

(2)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失业人口也越多。工人失业时,小受劳动折磨了,但他们陷入

了贫困,就业时贫困虽然减少了一些,但所受的劳动折磨反而增大,故二者成反比;

(3)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连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承认的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括资本积累规律,相对人日过剩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规律;

(2)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绝对的规律,这就是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必然存在这个规律;

(3)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其表现形式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会有所变化。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创造的社会财富虽然越来越多,但他们自己却始终处于被剥削和贫困的境地,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

8. 生产资木

【答案】生产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是在资本家指挥下,通过生产过程为资本家生产出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使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当劳动力成为商品、生产资料作为榨取剩余价值手段时,才变成资本。资本家将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迫使工人为他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资本按其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按其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而小是独立的资本。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有:(1)生产资本的循环表示资本的再生产; (2)生产资本的循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两头都是生产过程,而中间是流通过程; (3)生产资本的循环说明,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自生产过程。但是,它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假象,似乎资本主义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

9. 资本总公式

【答案】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G-W-G' 。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 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 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