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23传播实务之《公共关系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礼仪

【答案】网络礼仪是指针对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礼节规范,尤其是在新闻组里。网络礼仪不仅要求在讨论中行为要文明,而且还特别根据网络论坛电子信息的特点订立一些指导原则。例如,网络礼仪建议人们使用简单的文本格式,因为复杂花哨的格式并非都能在每个读者的电脑上显示出来。通常情况下,如果你违反了某条网络礼仪,其他网络用户会强烈地提出抗议,以此来要求人人都遵守网络礼仪。对于普通网民来说,遵循网络礼仪是一个网络社会成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专业公关人员更应该做遵守网络礼仪的表率。

2. “齐夫定律”

【答案】“齐夫定律”是指传播学中关于口语传播的省力法则。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齐夫根据他对口语的研究指出:在口语交谈中,说话者只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概念最省力,听话者也是对每一个概念用一个词来理解最为省力,因此在口语交谈中应遵循省力法则。按照“齐夫定律’夕,在口语传播中,用语力求准确、简洁。少用意义比较模糊的语词和文学气太浓的词语,所用词语要使听者易于理解,听来轻松。

3. 危机管理办公室

【答案】危机管理办公室是指危机管理三级组织三级管理的第二级,也是常务执行机构,由一定的专职人员组成,作为常设机构平时可由公关部或办公室承担。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危机管理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收集信息,监控市场,做好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处理一般性的危机事件,定期向危机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4. 社会效益

【答案】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和,既包括了组织的自身利益,也包括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社会效益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社会中的组织与公众相互间关系错综复杂、互有依赖。他们彼此的利益也会相互影响、休戚相关。单个利益固然需要重视、维护,但它始终只能以社会综合利益为前提,受其制约与规范。

社会整体综合利益的内容有许多方面,最基本的是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社会整体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益处。

二、简答题

5. 简述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答案】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从大的力一面说,包括组织形象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和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

(1)组织形象调查

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①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是指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形象目标,它是一个组织开展公关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方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a. 了解组织决策层的目标和期望。

b. 调查组织员工的期待和评价。

c. 分析组织的现状和基本条件。

②组织实际形象调查。在开展对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的同时,要犷解外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了解了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实际形象,才能比较两者差距,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公众对组织形象的期望。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a. 公众分布分析。

b. 形象地位测量。

c. 形象因素分析。

③寻找组织形象差距。就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的“形象差距”,这就是制定公共关系目标的前提。如何通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去弥补或缩小这种差距,便形成公共关系目标了。

(2)社会环境调查

公共关系工作目标还包含着如何使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氛围,从环境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地把握对组织有利的机会和不利的威胁,使组织与环境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以求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此还要广泛收集一切同组织有关的社会环境信息。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调查分析与本组织有关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②调查与组织有关的政府机构、法律部门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及变化趋势。 ③通过调查了解传播媒体的舆论导向、传播偏好、传播效果等情况。

④调查与组织有关的各类公众信息。组织面临的公众是多种多样,既有组织又有个人,既有政府也有企事业单位,既有顾客、合作伙伴又有竞争对手和传播媒体等。掌握各类公众的基本资料,研究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对本组织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也十分重要。

(3)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

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往往是一个过程,要避免立竿见影那种急躁情绪。尽管准确地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有一定难度,但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①调查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变化情况,了解组织自我期望形象和实际形象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②从新闻媒体搜集涉及对本组织各方面报道的情况,尤其是对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报道情况,如版面位置、篇幅大小、报道时机、新闻媒体的深入程度及本组织向媒体提供有关资料的实际使

用情况等。

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法,了解公众对本次公关活动的评价等信息。如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摘编公众来信、接待来访等渠道,分析目标公众对公共关系活动的评价。

6. 简述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之间的联系。

【答案】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无论在哲学层面还是在操作程序上说,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既有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特殊的形态特征。

(1)社会关系需要协调和平衡,而协调和平衡则需要一定的调节手段和机制。当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公共关系可视为两者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而当“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时,它就表现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活动和劝说过程,这就是所谓处于动态中的公共关系。

(2)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静态公共关系可被理解为一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社会关系,而动态公共关系则可看作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和机制。公共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调节机制,是由两种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不同操作规程的方法来实现的。一种是即时的、以实现短期传播效果为目标的战术招数,一种是延时的、以达到长期关系管理为宗旨的战略实施。

近10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即“关系技术”)和关系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一个新兴的、与公共关系同亲同宗的“关系管理”领域崭露头角,引起国内学界和各实际工作部门的注意。用“关系管理”的视野去审视公共关系中各种关系的建立、维系、发展或终止,努力克服“一切从即时效果出发”的短视公共关系行为,将是公共关系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的新的发展方向。

7. 简述公共关系的职能。

【答案】公共关系必须具各采集信息、提供咨询、参与决策、协调交流沟通劝说等四项职能.

(1)采集信息的职能

公共关系按其活动的程序而言,一般是以信息的采集开始的。有三类信息是应当特别注意采集的: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和组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信息。

①采集组织形象信息。这是指公众对组织在运行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所产生的印象和评价。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组织的良好形象,组织形象信息的采集是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重要的环节。组织形象信息包括:

a. 公众对于组织领导机构的评价。

b. 公众对于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

c. 公众对于组织内部一般工作人员的评价。

②组织产品形象信息。这方面的信息一般包括消费公众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性能、质量和用途等主要指标的印象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产品的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的反映和建议。

③组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信息。这类信息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就内部来说,主要是指组织自身运行情况及其与组织预定总目标要求之间的距离,以及可能发展的趋势; 就外部而言,包括所有对组织运行及其发展趋势发生或将要发生影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