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2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如果A 国经济在2012年(基期)的GDP 为2000亿元,如果在2013年GDP 折算指数等于2,而实际GDP 增加50%,那么2011年的名义GDP 等于( )。

A.8000亿元

B.7000亿元

C.6000亿元

D.5000亿元

【答案】C

【解析】2013年的实际GDP 为2000×(1+50%)=3000(亿元),所以名义GDP=实际GDP ×GDP 折算指数,即为:2×3000=6000(亿元)。

2. 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 )。

A. 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 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 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 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答案】A

【解析】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减少,进而税收会减少,政府支出也会相应减少。

3.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劳动供过于求时,( )。

A. 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

B. 工资会跌落

C. 一方面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一方面工资会跌落

D. 工资并不会跌落,非自愿性失业也不会产生

【答案】A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者假定工资和价格粘性,因而当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时,由于工资粘性的存在,工资不会跌落,从而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

4. LM 曲线表示( )。

A.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 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 产品供给大于产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答案】A

【解析】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组合; IS 曲线则代表了产品市场的均衡。

5. 下列哪一项将小计入当年的GDP`?( )

A. 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

B 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 一辆二手汽车按其价值销售的价格

D. 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答案】C

【解析】二手汽车由十其本身即是二手货,不应计入当年的GDP 。A 项,古董汽车虽然属十二手货,但由于当年发生了整修服务而增加的价值是整修服务的价值体现,应计入当年的GDP ; B 项,新汽车是当年生产的产品,自然计入GDP ; D 项,高尔夫球清洁机器是二手货,但其替换品却属于今年生产的新产品,需计入GDP 。

6.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的哪些项目变化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 ( )

A 国外净资产增加

B. 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

C. 对商业银行债权增加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答案】D

【解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的变化都会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商业银行债权、其他项目净值等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反之则减小。国外净资产、对政府债权净额、对

7. 假定某国2010年和2013年的名义GNP 分别为1200亿元和2000亿元,GDP 折算指数分别为1.0和1.5。可推论2010年和2013年相比,( )。

A. 名义GDP 上升33%

B. 实际GDP 不变

C. 实际GDP 上升11%左右

D. 实际GDP 下降

【答案】C

【解析】2013年的名义GDP 比2010年上升

。根据名义GDP 和实

际GDP 的关系,2010年和2013年实际GDP 分别为

GDP 比2010年上升。 ,2013年实际

8. 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那么受益者将是( )。

A. 雇员

B. 债权人

C. 退休金领取者

D. 债务人

【答案】D

【解析】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那么现在的钱就没有以前值钱,对于债务人来说,他需要还的钱实际上就减少了,所以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而对债权人不利。

9.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 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 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答案】C

【解析】控制流通中的基础货币数量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目的之一。卖出政府债券收回流通中的货币会使基础货币减少,紧缩货币供给。

10.下列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行为是( )。

A. 降低再贴现率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 政府增税

D.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

【答案】A

【解析】当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将会把更多的票据拿到中央银行去贴现,导致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将减少基础货币:政府增税是财政政策并非货币政策。

11.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以来都非常高,同时储蓄率这个因素对经济是有很大影响的,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短期内我国由于高储蓄率而达到新的稳态时,最可能导致( )。

A. 人均产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B. 人均产量将比原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