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823财政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是耐用品消费支出而被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答案】住宅建筑即当年建造的为私人所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它之所以被列为投资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能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因此房客支付的房租要作为他的消费支出计入GDP 。
2.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答案】(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
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
y=c+i+g+需求。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
(x-m )的意义即在于此。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
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人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3. 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与功能财政政策有何区别?
【答案】(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按历史发展阶段主要分两种: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实现每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②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即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顶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补衰退时的赤字,实现整个周期盈余与赤字相抵。功能财政思想则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可根据反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则政政策的正确制定与执行。
(2)平衡预算财政与功能财政思想的共同点是,两者的目的均是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
(3)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后者则不强调这点,而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可见,功能则政思想是对平衡预算则一政思想的否定。
4.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是存在两难选择问题的,简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案】(1)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宏观经济政策要同时满足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需要,而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冲突,导致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同时达到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如在内部经济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情况下,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采取扩张性政策,这就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继续扩大,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为了改善国际收支情况,需采取紧缩性政策,但这会进一步加剧国内经济的衰退,此时就出现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2)经济均衡的调整
为了达到经济的对内和对外均衡,一个国家可以采取诸如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和经济管制的方法。具体包括:
①财政手段。通过扩大、紧缩各种财政支出,增减各种税收,加强或削弱国家采购等做法可以调节就业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
②货币手段。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间接调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出口等,促进一国经济恢复均衡。
③支出转换手段。如通过货币对外汇率的变化,例如本币对外币升值或贬值,影响进出口,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④经济管制。采用各种法律、法令、行政和管制等手段,直接控制经济的运行,以使经济朝预定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些政策手段,宏观经济一般可以从失衡状态中得到调整,逐步恢复到均衡,达到较为理想的增长或发展状态。
(3)政策搭配
按照蒙代尔的政策搭配主张,采用财政手段来调节国内的均衡,即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治理;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治理。采用货币手段来调控对外均衡,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调整;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调整,这样比较容易达到对内、对外的同时均衡,如果政策搭配不适宜,就有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5.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哪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 朝什么方向变动?
【答案】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来管理总需求。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分析
如下:
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 而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对总需求变动影响较小。
6.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答案】(1)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 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7.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 、NDP 、NI 、PI 和D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为什么?
【答案】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 和NI ,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然而,应当清楚认识到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8. 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答案】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均衡价格理论被用来作为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基础,即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所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上。如果外汇的供给或者需求发生变化,那么汇率就会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点,如图所示。E 点为由外汇供给曲线与外汇需求曲线所决定的均衡点,R E 即为均衡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