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病控制基础知识题库>医学免疫题库

问题:

[单选,B型题] IgM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A . 参与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B . 参与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C . 参与补体两条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D . 旁路途径激活物
E . 经典途径激活物

男性,38岁。全身多发性周围关节疼痛,反复发作4年余,发作时伴有晨僵现象,活动后减轻。检验:RF(+),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为减少疾病活动性,控制疾病进展,宜首选的治疗是() A.吲哚美辛(消炎痛)。 糖皮质激素。 硫代葡萄糖金。 环磷酰胺。 氯喹。 促进血小板黏集反应的因子主要是() ADP和前列环素。 胶原和凝血酶。 ADP、血栓素A2和凝血酶。 血栓素A2和胶原。 前列环素、胶原和ADP。 纤维素性炎() 局灶性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及该处组织坏死液化。 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体腔内蓄积大量脓液。 粘膜的浆液渗出。 急性杆菌痢疾的典型结肠病变。 男性,54岁。类风湿关节炎(RA)病史5年,近2个月来感到双手指关节痛加重,晨僵约1小时,从未经过正规系统治疗。检查:双手第1、2指滑膜肥厚,右侧第2~4指近指关节肿胀,压痛明显,左侧第2、3指近指关节肿胀伴压痛,双手X线示双腕诸骨间隙消失并融合,双掌指、近指关节间隙明显狭窄。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中除应用NSAID对症治疗外,同时可选用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 雷公藤。 卡他性炎() 局灶性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及该处组织坏死液化。 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体腔内蓄积大量脓液。 粘膜的浆液渗出。 急性杆菌痢疾的典型结肠病变。 IgM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区别:
(2)相同点:两条激活途径都以C3活化为中心,并产生基本相同的生物学作用。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