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882公共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模型方法
【答案】模型方法是指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模型方法在满足政策系统整体性的要求下,力求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
2.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3. 政策创新与传播框架
【答案】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
(1)内部决定模型。该模型假设,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会受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认为职能部门创新的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内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特性。
(2)传播模型。与内部决定模型相反,传播模型则认为政策创新本质上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其把一个地方政府采纳的某项政策视为模仿其他地方政府先前采纳的政策。
4. 政策评价
【答案】指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政策结果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各种结果。若政策结果实现或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可称这项政策是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政策结果评价是对政策执行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评价; (2)政策效益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人们所需求的结果,这是件好事。但要看到政策结果产生的基础是人们自觉的政策投人,包括各种资源。假如同样的政策结果,一个投入很多,一个投入很少,显然后者的政策效益要高。政策效益评价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评价;
(3)政策效力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这种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有长期、短期效应,有直接、间接效应。政策效力的评价是对政策所产生影响
的综合评价。
二、简答题
5. 探讨中国政府改革的前景。
【答案】中国政府改革是一场革命,其本质涉及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中国政府改革是一个关系再造的过程。关于改革的前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我国政府改革面临的挑战
①市场经济转型带来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挑战。中国市场经济己经初步建立,市场经济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基础,如经济自由、产权保护、政治和平与法治,这四项制度基础的建设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
②市场经济建立带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转型,一方面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提供一些基础性公共服务,并为社会自治提供制度基础。
③政府组织结构调整的挑战。虽然通过5次机构改革,中国国务院政府组成机构己经大大地减少,但是与成熟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机构数量仍然过于庞大。
④政府自身建设和政府运行的挑战。在政府自身建设和运行方面,主要是强调制度建设、程序建设和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政府的各种行为有法可依,程序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政府运行流程精简、有效和合理,机制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约束政府机关和人员的行为,使得他们的行为受到监督。
⑤如何通过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来为政府改革提供动力的挑战。在未来的中国政府改革中,如何将政府改革纳入政治体制改革,如何通过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来为中国政府改革提供动力和机会,也仍然是中国政府改革面临的非常重要的挑战。
(2)我国政府改革展望
当前,政府治理状况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再造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政府时代已经结束,小而能的政府是政府再造的日标。“小”是相对于过去政府庞大而言,指的是政府权力适当、政府组织结构较小,政府人员精简,政府预算规模较小,政府职能精简,“能”则是指政府有高绩效,公共管理民主化,政府更加负责任、具有回应力,政府更加守法、廉洁、公正。
当前的国际趋势和上述的现实挑战预示着中国政府未来改革的努力重点。挑战也是机遇,如果在未来10年或20年中,我国政府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些挑战,采取恰当的措施,那么政府就可以通过自身的改革,为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公共服务的改善、公民社会的建立,以及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要正确面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就要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基础卜进行长期思考,理解发展的长期趋势,了解当前行动的空间,着眼于当前的行动,针对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短期的实质性的可行对策和长期改革的战略,从而确保政府进行稳定成功
地变革,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府体制的良好条件。应该有理由相信,经过政府改革,一个民主的、法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公正的、廉洁的、高绩效的政府能够得到建立和发展。这样的政府必将带领中国进入新纪元。
6. 说明政策规划的特质。
【答案】政策规划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设定一套未来行动选择方案的动态过程。政策规划的特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政策规划是目标导向的。政策规划即在“达成未来事务现状”,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其主要表现就是任何一项政策规划必须有前瞻性与指导性。要实现政策规划所设计的“未来状态”,就必须有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而未来事务状态的订定,必须考虑目标与资源的配合。
(2)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要实现未来状态,就必须逐步改变现状,才可能最终达成未来状态,因此,政策规划必须要有“变动性”与“创新性”。
(3)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政策规划在“选择与设计”,包含一系列的抉择活动,其表现在选择卜要有广度、深度、连续性、相关性。也就是在进行规划时,要设法扩大选择的机会,在有限的资源下,做有效的选择。
(4)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重视理性。其真正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环境、目标、手段之间的有效搭配,从而产生政策规划的可行性情形,如果政策规划超越了环境的限制; 便缺乏其可行性。从日标与手段之间的配合,产生政策规划的有效性情形。
(5)政策规划的群体取向。现代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策规划己难以由单方面的知识思考分析来决定,必须由相关方面的机关、人员的相互协作与配合。
7. 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案】导致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福利国家观念的推动下,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政府的职能范围扩大,政府的角色多样化,尤其是为保障公民之福利,政府大量通过立法管制干预人民的生活,包括经济性的管制和保护性的管制。其结果是,‘方面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以提供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为支付大量公共开支所采取的重税政策也导致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和民众的不满。
(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①工业化国家朝着福利国家的方向发展,造成政府每年必须负担庞大的转移性财政支出,拖垮了政府的预算和经济,而经济衰退、失业率的上升则形成了政治、经济的不稳定。②国际经济的自由化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剧,对各国政府均造成巨大的改革压力,如何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节省政府的施政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自然成为各国执政者面临的核心课题。在此情况下,思考政府改革以缓解财政经济压力,追求国家竞争力必然成为一项重要策略。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