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706专业综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事实分析
【答案】事实,简单地说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事实分析,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比如,人们可以真实地描述公共费用的多少以及使用情况等。由此提供给政策分析的信息,往往是描述性信息。所以事实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实际,排除一切主观干扰。
从政策分析的研究角度来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客观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但在描述事实时,不论是判断、推理还是分析、综合,都离不开价值趋向的引导。同样一个客观事实,人们在观察上明显地表现出主体的价值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具有价值的事实。
2. 类比分析
【答案】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分析是指把这种相似性研究创造性地用于政策问题的构建中,寻求政策问题的成因、性质及类别的方法。人们在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分析法往往能够奏效,在构建政策问题时,有三种不同的类比形式可以运用:人的类比、直接类比和想象类比。
3.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4. 决策方法
【答案】决策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的方法。根据决策所面临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③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④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二、简答题
5. 简述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案】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涉及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以下特征:
(1)正式的组织。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化,临时和非正式的民众集合并不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要得到国家法律的合法承认; 这种法人资格,才能为团体托付订定契约和保管财物。
(2)民间的组织。必须与政府组织分开,既不是政府组织的部分,也不由政府官员充任的基金会所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不能接受政府的明显支持,或者政府官员不能成为董事; 最主要的在于其在基本结构上是民间组织,不能为政府控制。
(3)非利益的分配。不是专为本身组织生产利润,非营利组织在特定的时间中聚集利润,但是要将其使用在机构的基本任务,而不是分配给组织内的财源提供者,这是非营利组织与私人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
(4)自己治理。非营利组织能监控他们自己的活动,有其内部的治理程序,而不接受外在团体的控制。
(5)志愿性的团体。非营利组织包括某些程度的志愿参与机构活动的导引或是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志愿人员组成负责领导的董事会。
(6)公共利益的属性。非营利组织为公共目的服务,并提供公共财产。
6. 什么是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1)危机管理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洱危机。
(2)危机管理的重点
①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危机管理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包括:资料库、知识系统、规范模型、危机的预警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等。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的危机管理之中,透过科技的力量,提高政
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②危机的准备与预防
危机准备是指危机管理的功能性和运作的层面,即直接针对危机的应对及灾后恢复和重建。危机准备包括了制定应急的计划和预案、提前准备应急的资源等。应急管理计划的内容如下:
a. 基本计划。指对一个地区应急管理的一般性说明,包括对目的的阐述、危机情景的假设、危机管理组织及其职责的分配、具体的运作程序、行政与后勤的保障和资源的支持等。
b. 功能性计划。指回答危机出现以后如何有效地运作,即回答需要干什么,谁负责具体的执行的问题,如谁负责指挥和协调,谁负责信息沟通,谁负责预警,谁负责人员的撤离和疏散以及如何进行,谁负责医疗救助等。
c. 特殊的计划。指超出常态计划之外的,需要做出特别处理的事件的特殊应对方法。
③危机的回应指危机出现以后,政府向危机的受害者通过危机援助,通过各种反危机的措施,控制和降低危机的损害。包括了许多重要环节,如警示、隔离与移民、搜寻和援救、灾难评价、紧急救助、基本设施的提供、沟通和信息管理、安全保障等。
④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指开始于危机的应对阶段,一直持续到社区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在有些情况下,恢复和重建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恢复和重建的措施有:
a. 短期措施。主要是救济和安置。救济和安置工作主要包括清理灾害的现场,恢复经济的活动,恢复政府的服务,为灾民提供基础性的公共服务。
b 长期的措施。包括灾害后的重建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措施,重建工作包括基础设施的重建,重振地方经济和社会的活力等。灾害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一定要与灾害的疏缓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恢复和重建计划与疏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⑤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政府在处理各种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新的经验和教训,开展广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对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的能力,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管理系统,完善公共危机应对战略。
7.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变革的促进作用。
【答案】组织变革是一个组织试图有意识地或有目的地对组织自身或其他组织的现状施加影响或改造的过程。组织变革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将组织变革视为对付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途径; 二是在于改变组织内部个人的态度、作风和行为,使之适应组织目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求。
在一个组织之中,既存在着支持变革的力量,也存在抵抗变革的力量。在一个组织中,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组织和组织员工个体两个主要的方面。组织变革的个体阻力来源于人类行为的基本特性和需要。一般来讲,个体反抗或抵制变革的原因在于:①有选择地注意与保留; ②习惯; ③经济上的考虑; ④安全; ⑤对未来的恐惧。
组织变革从组织层面上来看,也存在着许多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源于:①对权力和权威的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