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多重均衡

【答案】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衡的存在。经济中共存在两重均衡,分别对应着公众对固定汇率制能否维持的不同预期,每种预期都是自我实现的。其中,“好的均衡”(Good Equilibrium)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外一种均衡则是贬值预期,当这种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将不断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直至最终放弃,这种均衡的结果就是货币危机。由“好的均衡”向货币危机的跳跃常常由一些与经济基本面完全无关的事件——“黑子现象”——所导致。这些所谓的黑子事件经常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之独特的运动规律密切相关,当它导致贬值预期心理时,就会引起投机并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因此,这种货币危机又被称为“预期自我实现型货币危机”。

2. 影子汇率

【答案】影子汇率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下,外汇市场受经济基本面决定而自由浮动时确定的汇率水平。实行外汇管制国家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自由兑换国家货币法定平价都不能完全反映货币的真实价值。而影子汇率则是根据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来客观地反映相互之间的实际汇率,影子

+作为外汇买卖的交易价格。汇率只作为研究汇率水平,预测汇率趋势的参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影子汇率水平与现实汇率水平一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影子汇率由市场根据基本面预测得到。信贷扩张会使影子t 率水平不断上升(直接标价法下)。

3. 汇率决定理论

【答案】汇率决定理论是描述均衡汇率的决定,影响其波动幅度的因素及波动规律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与国际 收支理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汇率决定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主要经历了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利率平价理论和资产市场说几个阶段。国际借贷说认为,一国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引 起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 购买力之比。汇兑心理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欲望,如满足购买、支付、投资、外汇投 机、资本逃逸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边际效用所做的 主观评价。利

1973年固定汇率崩溃以后, 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基于国际借贷说、

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的国际收支说开始盛行,认为国际收支影响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影响汇率。与此同时,由固定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货币论演变而来的汇率货币论、结合利率平价理论进行短期的汇率分析 提出的超调模式、以及将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运用于汇率决定分析提出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等三种 理论从资产市场的角度分析汇率决定,被统称为资产市场说。

4. 汇率的要素规模缺口

【答案】在一个对汇率有管理的国家中,由于汇率的管理,可能会出现在内涵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阶段中名义汇率反而下降、本币升值的情况(见图)。

图 名义汇率失调的要素规模缺口

在图中,内涵经济相对较快增长,内涵增长曲线右移,名义汇率如果不是从点A 向点B 运动(贬值),而是保持不变(仍在点A )或向点m 运动(升值),就会出现内涵经济增长过快的失调。点B 到或m 的距离,就是汇率失调的距离,即为汇率失调的要素规模缺口。

存在要素规模缺口的汇率失调意味着部分本该投入的要素(资本、劳动、资源等)在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下被阻止投入或被转移投入到世界市场上去了。这将危害外延经济的增长,造成失业的增加,甚至产业的空洞化。纠正这个缺口的办法是逐步让本币贬值,以扩大外延经济的规模。

5. 结构性不平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

【答案】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因国内生产结构小能适应世界市场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小平衡。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生产结构,从而形成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当国际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时,一国生产结构一时小能适应,则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国际收支就可能发生结构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是由一国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即一国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在结构上的差异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结构性原因通常与一国贸易商品的类型和性质,以及生产这些商品的供需和效率有关。结构性不平衡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显著。

6. 经济的外延增长

【答案】外延式经济增长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外延式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引起的,因而也被称为数量増长。

与外延增长对应的是内涵式经济増长,内涵式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要素的效率提升而引起的,因而也被称为质量增长。

7. 中国的的基本国情

【答案】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从宏观经济角度可以概括为:①中国的经济总量己具有世界影响;②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③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紧张;④中国人口众多;⑤中国的经济増长方式仍然以外延型增长为主;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经济交流。

8. 支出转换型政策

【答案】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支出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服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汇率的下浮或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许多教科书把直接管制列为一种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既不属于支出増减型政策,也不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实际上,直接管制也是一种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和关税政策是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收支发生较严重的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

9. 国际金本位制

【答案】国际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通常仅指金币本位制,即法律确定金铸币为本位币。国际金本位制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它的特点是:①黄金在国际交往中充当世界货币,并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为各国中央银行所持有;②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以保证金币的足值和物价的稳定;③国际收支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金本位制具有物价稳定、汇率稳定和自动调节的作用,因而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世界黄金供应不稳定,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存在严重缺陷等原因,这种缺乏弹性的金本位制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崩溃,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及以后金本位制彻底崩溃。

10.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

【答案】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是以个人独立经济活动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