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大学自然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光周期
【答案】由于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地球上最严格和最稳定的周期变化,长期的适应便使各类生物对日照长度或者说对昼夜长短比例的反应格式是不同的,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光照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给生物的生活带来显著影响。比如在生长季节里许多植物的开花结实对昼夜长短的反应很不相同,据此将植物划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等类型。日照长短对动物的生殖、换毛和迁移等都有明显影响。
2. 太阳辐射
【答案】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虽然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为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口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3. 地轴
【答案】地轴是为研究地球运动而假想的轴。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始终不停地围绕该轴线运转。地轴通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南北极点,和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斜交。地轴空间指向:某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 水圈
【答案】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主要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按照水体存在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五种主要类型。它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同时,它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5. 球状风化
【答案】球状风化是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的风化过程。
6. 地壳与地幔
【答案】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 ,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就是地幔,其体积占地球的33%,质量占68%,平均密度3.8~5.6g/cm,地幔分上下两层。
7. 冻融作用
【答案】由于气温周期性的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水和地下冰不断发生相变和迁移,土层反复冻融,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导致岩(土)体破坏、扰动和位移,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冻融作用包括冻胀、冻裂、冰劈、扰动、滑塌等许多复杂过程,于是形成各种相应的冻土地貌。有石海、石河、构造土、冻胀丘和冰锥、热融地貌。它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地貌作用,使岩石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发生分选和受到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从而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冻土地貌。
8. 矿物
【答案】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大部分矿物为晶质固体,亦有少数旱液态和气态。自然界中单质矿物为数极少,而化合物构成的矿物则占绝大多数。晶质矿物因化学成分不同,结晶构造及几何形态也不同,但成分相同的物质因形成环境有别也可有不同的结晶构造与外形。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3
二、分析题
9.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案】气候是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之一。气候还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所以有气候差异,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有辐射因了,大气环流和地表性质等。
(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又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变化引起的。
①地球辐射平衡温度
地球辐射平衡温度对形成现阶段的气候具有基本的重要性。任何物质都可以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一种形态,但其转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气态转变为液态和固态,温度必须低于临界温度。
,而且也常只有地球平衡温度适合于液态水存在。地表温度不仅永远低于水汽临界温度(647K )
低于冰的融解温度,所以在地球表面上水汽可以发生相变。地球上同时具备阳光、空气和水,使生命得以存在。
②地球上的天文气候
地球表面因辐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形成的假想的简单气候模式,称为天文气候。在假想气候条件下,地表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仅仅取决于日地相对位置,而具有明显、严格而单调的周日、周年变化和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性。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
a. 日地距离。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为一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因此,日地距离不断改变,地球获得太阳辐射能也随之变化。
b. 太阳高度。在气候形成中,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球表面得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
c. 口照时间。地球自转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昼夜交替。除极圈以内地区外,一口可分为昼夜两部分。从口出到口没的时间称为口照时间或昼长时数,是地理纬度咖的函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显然与口照时间成正相关。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地表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热量和水分的转移者,也是气团形成的基本原因。它促使不同性质气团发生移动,而气团的水平交换是不同地区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不同纬度的不同环流形势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也不相同。
(3)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地理因子通过对辐射因子与环流因子的影响而作用于气候。任何气候都与一定的地区相联系,即气候现象是结合所在的地理环境而出现的。地理环境使得地球气候既具有纬度地带性,又具有非地带性特征。因此,离开地理环境无从分析气候成因。
10.试述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答案】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1)干旱
干旱长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干旱会导致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是影响我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2)暴雨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同时可能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
(3)热带气旋(台风)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主要表现为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
(4)风雹
风雹是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
(5)低温冷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