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幽默,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有效方式,是所有文化、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Nash(1981:1)曾指出“幽默是人类的区别性特征”(引自刘承宇,2006:278)。幽默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课题,人们从哲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语言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对幽默现象进行研究。然而,在众多的学术研究中,幽默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一种边缘学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发展,很多语言学家在幽默言语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把幽默研究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人们对言语幽默的理解首先取决于对话语/文字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其次需要理解语境,最后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推断出在特定的语境中所发生的一切含义,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语用推理的过程,涉及到对会话含义的理解。幽默语言的内容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致笑愉悦性却是普遍存在的共性,也是幽默在交际中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根据言语行为理论的‘言必行’观点,本研究认为人们通过形式各异的幽默话语实施着一种致笑言语行为,而该行为是幽默交际的最基本单位。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在总结已有的幽默研究理 论的基础上,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以致笑言语行为核心,通过分析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甲方乙方》,《大腕》,《手机》中大量的言语幽默实例,旨在通过对幽默模式的分析,定性地分析致笑言语行为的幽默的主要构成元素及特点并以性别和社会距离两因素为核心通过定量的方式进一步探讨其在幽默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本文发现, 首先,作为致笑言语行为的幽默有它特有的构成元素即:幽默制造者,笑柄以及幽默接受者,其次,致笑言语行为虽是指令类言语行为的一种具体形式,但它与其它指令类言语行为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如间接性、高度语境化,及参与者相互合作性等。最后,性别及社会距离因素对幽默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总之,作为致笑言语行为的幽默在日常交际中有其特有的特点和优势,对其的系统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构建自己的幽默感,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语用交际能力,从而最终取得交际的成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