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接骨师之女》和《救鱼不溺水》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五部代表小说。除最新的《救鱼不溺水》之外,这几部小说几乎都是以母女关系为主线,集中描写了各种女性主角,反映了她们在美国经历各种家庭和社会困难,勇敢地争取权利和幸福,并最终解决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之间的矛盾甚至是中西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矛盾的过程。相比之下,男性的声音却很少在小说中发出,他们一般是作为次要人物而被描写得很少的。在男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女性作家的这种叙事方式是有其意义的。所以,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谭恩美小说中各种不同的东西方男性形象及其变迁的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作家创作时的形象制作机制及其意义。本文主体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谭恩美及其作品,以及西方强势话语下的东方和西方的男性刻板形象,指出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分析了谭恩美作品中三种典型的东方男性形象,即沉默或死亡的,被妖魔化的和神秘且具异国情调的,这些形象某种程度上还是东方男性刻板形象的延续,彰显了传统社会父权制和性别歧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女性作家作品对其的颠覆与牵制。第三章分析了谭恩美作品中三种典型的西方男性形象及其变迁的过程,由《喜福会》中对东方文化的不理解者变为《灶神之妻》中对东方女性的拯救者,《灵感女孩》中的美籍西蒙则自身陷入了精神的荒原中,《救鱼不溺水》中的鲁珀特则让人们对拯救者的期望落空,象征着对西方崇拜的终结。这个变迁的过程也反映了作家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及其自身性别文化身份的焦虑。第四章分析谭恩美笔下的男性形象制作机制。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来分析作家为什么创作了这些形象。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作家作为华裔女性而被双重边缘化的性别和文化身份,女性作家的创作视野以及作家年幼时父亲和兄长相继过世导致的成长过程中男性形象的缺失;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语境和倡导文化多元论的时代潮流。 综观这些男性形象,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没有一个完美的模范,这就反映了作家自身的性别和文化身份焦虑及其追寻的失落。也启示我们要进行更多的文化反思,求同存异,让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存于人世间,让人能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大地之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