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631语言学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631语言学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631语言学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1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631语言学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0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631语言学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9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631语言学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37
一、名词解释
1.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2. 指事
【答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 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
3.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4. 定语
【答案】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成分。能够充当定语的词主要是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例如“我们的国家”,定语“我们”修饰中心语“国家”。
二、简答题
5. 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 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答案】(1)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
①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
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
“云”,《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③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
“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2)词义变化的途径
①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
②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眶毗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③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大众的文件,是公文的一种。
“明目张胆”由“无所畏避”的褒义,转移为“公开大胆地做坏事”的贬义。
6. 下面这些句子在声音配合上各有些什么特色?
①您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照耀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照耀着五洲四海,照耀着我们的万里征途。
②他坚强不屈地斗争,铮铮铁骨,凛凛情操,真正表现了松树的风格。
③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
【答案】①各分句结构安排类似,从“天安门广场”到“万里征途”,由小及大,奠定了反复的基调。其中,“广场”(仄仄)和“河山”(平平)、“四海”(仄仄)和“征途”(平平),平仄相间,声音错落有致,增强了声音的表现力,烘托了宏伟景象和磅礴气势。
②“铮铮铁骨”(平平仄仄)和“凛凛情操”(仄仄平平),音节平仄相间,形式对偶,节奏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凸显了革命家不屈的精神和坚毅品格。
③这段文字长短句交错,骈散结合,长句宏伟壮阔,短句掷地有声。其中,“国”、“东”、“空”“功”“红”“翁”押韵,使全句充满了诗词的韵律美。
7. 什么是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请举例说明。
【答案】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借用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性”。结构中某个单位(例如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以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扩展成很长的多层套合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比如:
花红了
玫瑰花红了
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
那个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
左边那个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
院子里左边那个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
张三家院子里左边那个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
我家隔壁的张三家院子里左边那个围栏里的玫瑰花红了
“花红了”是主谓结构,通过偏正结构的递归性可以对其中的主语“花”进行扩展,如上面各个例子中有下划线的部分。结构规则的递归从理论上讲可以是无穷尽的,上面的例子不管扩展到什么地步,“红”之前的那个成分的作用还是等于“花红了”里面的“花”,仍是主谓结构的主语成分。
8. 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_____解决了。
②彻底_____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③问题解决_____不彻底。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___解决。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___研究。
【答案】①问题彻底_____解决了。“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___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问题解决_____不彻底。“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___解决。“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___研究。“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