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652土地规划学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利用率

【答案】土地利用率是己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等。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复种指数。

2. 土地利用需求量

【答案】土地利用需求量是指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预测而得出的规划期间各业用地的需求量和用地规模。土地利用需求量可分为农业土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需求量两大部分。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发展规划及人口发展规模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各业用地的需求量进行测算,弄清各业发展所需的用地数量以及各业用地之间的发展状况,为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以及编制土地资源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 分区方案

【答案】分区方案是指分区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原则。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分区原则和依据,

确定分区结构和方法,明确工作底图、上图面积、规划期限、作业流程、分区方法、成果要求等。

4. 公众参与形式

【答案】公众参与形式是指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通过参与来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实现各种目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地交换意见过程,以增进公众了解政府机构、集体单位和私人公司所负责调查和准备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做法与过程。公众参与形式包括以下四种:无公众参与形式、传统式公众参与形式、半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

5. 台湾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台湾地区将土地利用规划称作土地使用计划。台湾日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四个层次、两大板块构成。四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是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 第二层次是区域计划; 第三层次是都会区发展计划、县(市)综合发展计划与国家公园计划:第四层次是都市计划与非都市土地使用编定。

6. 土地利用现状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

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进一步了解,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和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简答题

7. 如何建立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相协调的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当规划体系:

(1)法定图则。为了保证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的实现,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法定图则”控制性规划制度,借鉴香港和深圳城市规划体系中“法定图则”制度之经验,将法定图则制度引入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中,形成策略规划与法定图则相互协调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制度。“法定图则”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法定图则”代替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实施的分区管制制度,作为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控制性规划,可以构建出新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发展管制与发展许可方式。发展管制方式分为法定管制和非法定管制。法定管制的内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制定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制定; 非法定的管制则主要是指土地契约及指导性土地利用技术准则制定。发展许可分为经常性用途许可和特许用途许可。其发展许可依据法定图则的要求分为通常性许可(也称为经常性许可)和特许性许可。经常性许可可以不通过规划部门的审批即可直接使用土地,用地部门可直接办理用地手续; 特许用途许可必

,用地部门应根据规划部门的许须经过原规划批准部门的认可才准许使用土地(或变更土地用途)

可办理用地手续。

8. 在进行堤防工程规划时,要遵守哪些原则?

【答案】根据近期和远期的兴利防洪的要求,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规划,规划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不同地段、不同河流和保护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选定不同的防洪标准和堤防断面;

(2)堤防的规划应与流域规划、地面的水利规划相结合,并成为规划的一部分。力求与其他的防洪措施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洪水;

(3)堤防的上下游、左右岸应该统筹兼顾,使堤防起到防洪安全的作用;

(4)保证主要江河堤防不发生改道性决口,并确保广大农村、交通干线和城市的堤防不发生决口;

(5)在堤防遭受到特大洪水袭击时,要顾全大局,确保重点,决定取舍的方案和措施,把洪水的灾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9. 简述城镇工业用地的布局与规划。

【答案】城镇T 业用地布局主要考虑以下五方面的关系:

(1)与城镇总体布局的关系

一般城镇均采用工业小区和分散工业点两级布置形式。就其对城镇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而言,可有以下布置方法:工业包围城镇形式、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有机结合组团式布置。

(2)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位置的关系一一三种布置形式

①平行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用地宽度比较合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较好。

②垂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防护带减少,节省建设费用,热电点、危险品仓库,热加工车间及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可以远离居住区。

③混合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既有平行布置的优点,又具垂直布置的长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

(3)工业用地布置与地形的关系

①在山坡地形,当风向与山坡直交时,迎风面一部分气流顺坡而上,另一部分气流绕山丘两侧流过,在背风面则形成涡流区。因此,在迎风面山坡地区,应将居住区布置在山前平原地带,工厂布置在山前缓坡地带,有害气体顺风向下风侧扩散,居住区不受污染。在背风景布置时,居住区在山上,工厂位于山下平原,这是由于涡流作用,山下的烟尘扩散困难。

②在河岸台地、较低阶地一般是冷气汇集处,且地面潮湿、常有雾气集聚。因此,工业用地和居住区均不宜布置在低阶地。更不应把工业用地布置在高台阶,将居住区布置在高台阶下。在山沟地形,最好将下业区及居住区都布置在沟外的台地上。

(4)工业用地布置与铁路的关系

当工业企业运输量大,或运输特别长大的货物时,需采用铁路运输。工厂应接近铁路正线,或接专用线引入厂内。由于铁路线在城市中的不同布置形式,工业用地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①铁路呈环状放射形布置,工业沿铁路两侧也呈放射形布置;

②铁路穿越城镇,城镇沿铁路两侧发展。

(5)工业用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工厂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物质,主要靠大气的流动被输送到下风处,同时又与周围空气混合稀释。在布置工业用地时要充分利用自然现象,将排放废气的工业放在下风处。

10.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答案】(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在项目区内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布置,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产权调整与利益分配所作的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范围,即项目区应该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相一致。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