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论述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内在的一对矛盾。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因此,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为:1只绵羊=2把斧子。这种价值形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的本质规定。等号左边的商品绵羊主动地要表现价值,并通过商品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 等号右边的商品斧子作为价值的表现材料,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通过这种价值关系,商品斧子的自然形式成了商品绵羊的价值形式。
由于商品交换是偶然的,等价物是个别的,这种简单价值形式既不完全,也不充分。随着第一次社会人分工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种类和范围都得到了发展,简单价值形式便发展为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己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取得了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这样,商品的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是,就商品全体来说,其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商品的交换方式己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实际上,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开始起到货币的作用。
但一般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它因时因地
而异。当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具优势的贵金属一一金银上,由金银来圆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于是货币便产生了。
(4)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和一般的价值形式的区别只是黄金处于固定地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地位,它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
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是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有什么区别?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一般利润率有什么影响?
【答案】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需要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相比较,由此产生了剩余价值率。其表不方法有两种:
①物化劳动表示法:
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②活劳动表示法:,该公式表明,在下人的一个下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该公式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于无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用p ’表示利润率,C 表示全部预付资本,则利润率为:p'=m/C
(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体现为:
①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了丁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 利润率是反映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一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②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
③二者计算的数值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因此在量上利润率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2)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
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 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将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 :v 来表示,其中c 表示不变资本,v 表示可变资本; 一般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是指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会对平均利润率产生影响,原因如下: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目的,在现实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表现为利润率。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这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一个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有机构成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是在一切生产部门或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发生,因而,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同量的预付资本所获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 论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答案】(1)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支付危机。这是一国范围内的政府财政支付短缺而形成的危机状态,严重的将使国民经济崩溃。
②金融风险。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创新,投资和金融自由化速度加快,国家游资和投机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全球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的世界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③产业安全和贸易被控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外贸依存度加大,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加大时,国家产业的开放,日益对民族产业带来强大冲击,产品和贸易被外资控制,一旦国际市场波动过大,就会将潜在的危机演变成现实的危机。
④资源被侵害。资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发展中国家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往往受到大国的凯觑,资源被侵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国家间为争夺资源,甚至可能演化成战争。
⑤信息和技术损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信息和技术共享和自保并存。在一定时效内,经济信息和技术具有排他性,也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国际范围内的经济信息和技术的外泄也将危害经济安全。此外,还有生化、毒品、经济犯罪、恐怖活动等也都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2)如何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在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强化自主创新,发展民族产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