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8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15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23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专业技法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31
一、名词解释
1. 《黄土地》
【答案】《黄土地》是1984年陈凯歌执导的影片,凝聚了这一代电影人文化精神和社会理想,也是中国电影“第五代”标志性的作品。人文思考的深度是《黄土地》震撼人心的主要所在。影象语言的自觉把握是《黄土地》另一艺术价值。本片的影象语言突现出独立的意义。包括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的开创性,构图对内涵意义的突现,影象表现的文化意味的寄托等等。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的开创性是前所未有的,大片黄土地的色块,婚礼铺排的红色和乡民黑色的组合,构成创作者表现的文化内涵。
2. 《冰山上的来客》
【答案】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导演赵新水,编剧乌白辛。影片采用反特片的模式,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的反特斗争生活,‘凉险紧张、引人人胜。梁音扮演的杨排长以及阿米尔、古兰丹姆、卡拉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该片同时融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优美的旋律和浓重的抒情韵味迅速征服观众,至今仍为大众所喜爱。
3. 《邻居》
【答案】《邻居》为郑洞天和徐谷明导演。影片讲述一幢建工学院的单身宿舍楼中的邻居们在嘈杂拥挤不堪中生活的过程,以生活原生态去结构作品,再现生活的现实图景与人物内心世界。影片和传统戏剧式电影的方式形成不同,着力发挥生活状态视像与音响的还原,记载生活的本有面目。《邻居》所代表的纪实化倾向、实景拍摄、自然光效、生活化表演、长镜头手段对戏剧化电影的反拨,从结构方式、镜头语言、表演等多方面带来新气象,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造拉开了大幕,印证了纪实美学电影的魅力,影响深远。
4. 沈浮
【答案】沈浮(1905-1994),导演,又名沈哀鹃,天津人。沈浮为40-50年代著名导演,《万家灯火》为其40年代代表作品。这是一部相当现实化的影片。通过胡智清一家的生活变化,真实表现了战后国民党统治区生活的面貌,隐含了对现实的剖析和揭示。《万家灯火》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冷峻平实电影的典范。
5. 《红高梁》
【答案】张艺谋第一部执导的影片,是创新意识真正得到体现的佳作。最为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强烈的理想精神,和对人性的张扬达到最为酣畅淋漓的程度,影象锻造的世界为千白年来压抑隐忍人性打开了鲜活快意的天地,这与传统第五代影片的凝重深沉形成巨大对比。张艺谋第一部正式导演之作,就以开合纵横的大气创造了视觉的欢宴。
6. 《李双双》
【答案】海燕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导演鲁韧,编剧李准,是一部展示新中国农村妇女崭新精神风貌的优秀影片。影片轻喜剧的艺术样式、紧扣人物的性格冲突、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性格化语言,都在当时的中国银幕上独树一帜。李双双的扮演者张瑞芳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更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和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李双双的银幕形象是20世纪60年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重大收获。
7. 王家乙
【答案】王家乙(1919-1988),电影导演。王家乙导演的影片多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以抒情见长,风格明丽、手法细腻; 对喜剧处理流畅、明快、富于浓厚的生活情趣。代表作有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五朵金花》01959)、表现彝、汉民族情谊的《达吉和她的父亲》C1961O 《五朵金花》在1960年获埃及第一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导演银鹰奖。
8. 《玉梨魂》
【答案】郑正秋1924年根据当时著名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玉梨魂》改编拍摄的无声故事片。影片讲述蠕居寡妇梨娘与儿子的教馆先生何梦霞相爱,由于礼法不可逾越,她忍受内心痛苦将小姑箱倩嫁给何梦霞。由于旧情难以割舍,何梦霞投笔从戎,梨娘忧郁而亡。原著中小姑箔倩也郁闷而死。郑正秋将这出大悲剧改为团圆结局一一摘倩携带梨娘的遗书和侄儿一起长途跋涉寻找何梦霞,最终何梦霞与药倩和好。该片对封建伦理和婚姻制度压迫下的妇女寄予深厚的同情。
9. “三战”电影
【答案】“三战”电影是《南征北战》(1952), 《地道战》(1965), 《地雷战》(1965)三部电影的合称。其中,《南征北战》位列第一,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地道战》和《地雷战》是战争教学片。《地道战》导演任旭东创造性地运用故事片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编织故事情节。《地雷战》山唐英奇、徐达、吴健海联合执导。
10.《春苗》
【答案】“文革”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年摄制,导演谢晋、颜碧丽、梁廷铎,李秀明饰演田春苗。影片产生于“文革”后期。由于国内多年缺少新的故事片,它的推出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它将对“赤脚医生”这一“文革”中“新生事物”的歌颂与跟“走资派”作斗争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文革”时期艺术作品普遍具有的特点。不过,影片对田春苗热忱为
人民群众服务的品质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但由于特定的意识形态的渗入,这个形象成为“文革,,时期电影人物形象的突出代表。
二、简答题
11.20世纪20年代的商业电影都有哪些类型? 它们由盛到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从1926年下半年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影坛相继形成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三股商业电影创作热潮。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上述三种电影现象,对丰富民族电影的创作类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最终由于愈演愈烈的粗制滥造之风,使得我国的民族电影业走向了危途。中国电影在告别20年代、进入30年代的时候,陷入了一种难堪的困顿境地。
12.为什么说《神女》是中国默片时代的典范性作品?
【答案】影片的风格在当时被誉为“灵魂的写实主义”,因为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挣扎在一种痛苦的“两重生活”之中,她的挣扎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挣扎,更是一种灵魂的挣扎。在影片中,编导吴永刚表达了他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和对无私母爱的赞美。影片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现实的意味,正如吴永刚在《<神女>完成之后》一文中所说的:“在上海,尤其可以见到这种现象:她们被人蹂蹭,被人唾弃,被当作榨取金钱的工具,过着非人的生活。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
13.第一次创新浪潮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案】(1)1979年电影界的活跃表现在一方面从理论上展开犷电影与戏剧、电影与文学、电影本性的讨论,出现了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这样有代表性的论文; 另一方面不少中青年电影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创新,给中国影坛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形态、新面貌。
(2)1979年拍摄的影片题材、体裁、风格、样式方面力求多样化,不少影片冲破“三突出”原则的束缚,恢复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电影表现形式方面也力求突破旧的一套学习和借鉴新的表现手法,出现了不少大胆创新的影片。1979年电影以新的艺术风貌出现的当以《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3部最为突出。1980年共生产故事片82部,出现了《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今夜星光灿烂》等优秀影片。
(3)从美学的角度看,1979年和1989年同属于新时期的第一个创新浪潮。这一时期在电影形态上的特点、电影美学上的追求,共同表现为首先从电影的外在形式上、电影的表现技巧上开始创新。按照谢飞导演的说法,电影观念的3个层次是艺术思想、艺术内容、艺术技巧。一般创新首先是从艺术思想、艺术内容开始,然后艺术形式才跟上去。
(4)1979.1980年封闭多年的文艺界突然思想解放,接触到大量的外国文艺、外国电影。最容易借鉴的就是电影的外在形式、表现技巧,于是时空交错的剧作结构,以人物心理活动为线索来结构全片,幻觉、梦境、黑白片交替、升格、降格、定格、无技巧剪辑、多画面充斥银幕。这一时期内容与形式结合较好的影片有《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等。同时,我国银幕上也出现了大批从形式上、技巧上模仿外国电影的影片,还有一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