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专栏小言论

【答案】专栏小言论,又称新闻小言论,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专栏小言论也随着新闻改革的发展而兴起。

2. 夹叙夹议

【答案】夹叙夹议是指评论中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它可以是先举事例,后进行论证,再举实例和议论; 也可以是先论证,后举例说明,接着又议论和举事例。一般稍长一点的评论文章,时常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3. 评论立意

【答案】评论立意是指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内容。立意贵在“站得高’,,核心问题是一个“新”字。新闻评论的刻意求新,集中体现在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

4. 启迪型社论

【答案】启迪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任务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者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法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具体地说,启迪型社论的论述对象包括两个力一面,一是结合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具体矛盾进行思想疏导,侧重于务虚; 二是实行对具体工作和生产实践的具体指导和启迪,侧重于务实。然而,不论务虚或是务实,都要体现虚与实的统一,思想与业务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5. 网络新闻评论、网络评论

【答案】网络新闻评论,即时评、政论,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或某新闻事件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也有超过千字。和传统新闻评论相比,网络评论的优势明显。首先是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充分体现它的草根性和民主性。它是来自人民、为人民的草根评论,广大受众是以主动而非被动的姿态,共享评论的发布、传播、交流的过程,成为评论的制造者和发布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由于网上评论反应及时,传递迅速,受众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舆论,网络新闻评论己成为新闻

评论的一种重要形式,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新闻评论的体裁和样式。

6. 宣传价值

【答案】宣传价值是指新闻评论发表后对社会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即指我们常说的社会效果。评论是一种有形意见的表达,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文章一发表即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7. 议题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口程”的功能,传媒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 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8. 录音评论

【答案】录音评论是以实况音响为论据的各种广播评论的总称。伴随客观事物发生的实况音响,只要具备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广播评论的论据。其中用于表现事实的音响,属于事实性论据; 用于表达采访对象对于事物看法的音响,属于观念性(理论性)论据。不过音响通常只是论据的一部分,只有与评论主体的解说或说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论据。采制录音评论,要求根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 恰当处理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桦卯相应。同时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电台或作者的立场、观点的论点混同起来。

9. 杂文

【答案】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也可以说,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的政论。

10.音响评论

【答案】音响评论是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其中,实况音响一般是指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音响; 背景音响,是指为说明主题、服务于内

容而收集和运用的资料性音响。以上音响只要具备真实、清晰、典型等基本素质,并能与解说或论述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以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和说明论点的依据。

二、简答题

11.在评论工作者的五个要素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个? 请用1000字左右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如下:

“视野开阔,知识渊博”

一一杂家的智能新闻评论工作搞得好不好,评论的质量高不高,关键的‘条,取决于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如何。评论工作者要有比较全面、扎实、广博的知识,新闻界的老前辈邓拓同志就是一个榜样。他博览群书,学精才广,无论写新闻报道还是撰写社论、短文,都“笔走龙蛇’夕,游刃有余。论历史,他是有名的明清史专家,18岁在卜海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同盟,23岁发表专著《中国救荒史》建国后又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和中国历史研究所的学术委员。论新闻,他25岁任《晋察冀日报》社长,30多岁任《人民日报》社长,写过上百万字的社论,是著名的政论家,担任过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论文学艺术,他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又是有造诣的书法家、鉴赏家。1961年,他为《北京晚报》撰写150余篇《燕山夜话》短文,几乎是天文地理、占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

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是一个评论工作者必备的素养。一篇好评论,是同善于运用知识积累分不开的。实践表明,具有丰富知识的评论员比只有浅陋知识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会有更多的生发、激情和文采,写出的评论文章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大凡政论家都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的。王安石“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六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家夫女工,无所不问”,所以他的文章才能传诸后世。英国著名哲人培根说得好:“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评论工作者就需要通过广博的阅读,像蜜蜂采百花那样酿蜜,那样吸取知识,使自己充实、敏捷、精确、明智、巧慧、精细、深沉、庄重、善辩。

新闻评论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问题,要求评论工作者对文、史、哲、经、法、教、科专门知识都懂一点,要成为一个杂家,知识储备多多益善。评论员的知识领域越宽广,其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单一的爱好,过窄的兴趣,把自己的视野限制在极其狭小的天地里,搞不好评论工作。评论工作者要精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以外,多学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评论工作者一定要下决心学点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要尽可能了解一点不熟悉的新事物、新知识,不仅要懂政治经济学,还要懂一点部门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学习科技知识,旨在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方向、内容、目的和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的主要门类大体上包括一些什么问题,它是管什么的,每一门类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如何,自身的发展历史又如何,等等。可以读一些有关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书,以及通俗科技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