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803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钢琴[专硕]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未完成交响曲》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b 小调第八交响曲》的别称,只有两个完整的乐章,第I 乐章有草稿留下,是1822年为感谢格拉兹音乐协会选他为荣誉会员而题赠的作品,1865年被发现,在维也纳首演。关于该作品为何没有完成,众说纷纭。
2. 幻想曲
【答案】指自由发挥作曲家的想象力、较少遵循传统曲式的乐曲。起源于16世纪即兴演奏的传统,在17世纪上半叶时接近利切卡尔、坎佐纳和随想曲。18世纪以后,幻想曲在古钢琴和管风琴领域获得广泛运用,呈现复调和主调风格交替的特点,巴赫的《d 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是巴洛克时期幻想曲创作的范例。
3. 《创世纪》
【答案】海顿创作的清唱剧作品,1798年首演于维也纳。歌词来自《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山河鸟兽的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
七天,第三部分叙述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作曲家以栩栩如生的音乐描绘手法,形象化地沤歌了一切生物。全剧洋溢着欢乐与光明,是清唱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4. 抒情诗
【答案】抒情诗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独唱歌曲,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诗人即音乐家。一般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笛歌是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演唱的诗歌,琴歌是用里尔琴伴奏演唱的诗歌。代表诗人有阿基罗库斯、泰尔潘德、阿尔凯奥斯和女诗人萨福等。
5. 勃拉姆斯
【答案】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追随古典传统,坚持写作无标题的纯器乐音乐,主要创作成
就体现于4部交响曲和24首室内乐作品,风格含蓄内省。还写有大量艺术歌曲、合唱曲和钢琴曲。
6.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答案】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创作的交响曲,受帕格尼尼之托写作,作品描写了贵族青年哈罗尔德游历的经历与感受,融人了作曲家本人漫游阿布鲁奇山的回忆。全曲四个乐章,由中提琴独奏的反复主题代表哈罗德尔的“固定乐思”。
7. 舒曼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写作大量钢琴小品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等,都带有主观幻想因素; 艺术歌曲套曲《桃金娘》《诗人之恋》与作曲家的生活感受有关。还写有4部交响曲、协奏曲和室内乐等。
8. 管风琴
【答案】由音管发音的古老键盘乐器。形制较大,以音管、音拴、键盘、风箱等部件构成。创制于古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晚期开始用于教堂,既有大型固定的管风琴,也有小型便携式的管风琴,文艺复兴晚期管风琴的制造业达到顶峰,推动管风琴音乐的发展,17~18世纪德国的管风琴音乐标志着巴洛克宗教器乐音乐的高峰时代到来。
9. 纽姆谱
【答案】纽姆谱(neumes )大约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当时,为了帮助圣咏的记忆,人们在歌词的上方写下一些简单的记号,以指示声调的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谱被称为“纽姆谱”。如“·”表示一个较低的音; “/”表示一个较高的音; “
“”表示先低后高的两个音; “”表示逐渐由低至高的三个音; “”表示先高低的两个音; ”表示由低而高再回到低音的三个音,如此等等。但是,纽姆谱也有缺点,它只能提示演唱者回忆起旋律,标明音高的大致趋势,不能起到精确的读谱作用。
10.康索尔特
【答案】康索尔特(eonsort )开始是英国本土的一种室内乐形式的小型器乐合奏曲体裁,16世纪时人们以这种器乐形式为伴奏,加上了人声的独唱或重唱,采用格律诗歌作歌词,从而产生了世俗歌曲形式的康索尔特。代表人物是威廉. 伯德。
二、简答题
11.“印象派艺术”的代表性的人物有哪些?
【答案】“印象派艺术”在众多艺术领域都有体现。
(1)印象画派(略)
(2)电影印象派(略)
(3)印象乐派
代表艺术家——德彪西
在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中,视觉和味觉也被充分地调动了,正是印象主义特色的体现。《牧神午后》前奏曲、交响音画《夜曲》、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最重要的管弦乐作品,这些管弦乐曲在乐队的配器方面运用得独到精细,使得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充满了音响上的美感。《牧神午后》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第一个范例,其创作思路十分清晰,德彪西采用了精美的雾状网织体所造成的音响很好地表现了马拉美的诗篇。他的不同于浪漫主义的交响思维,为20世纪管弦
乐的发展拓开了新的思路。
12.圭多在音乐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1)四线谱:
大约在10世纪,为更准确地记录音高,僧侣们在纽姆谱的基础上开始用线来表示具体的音高,最初只用一条线,使用的颜色是红色,它代表F 音,后来又在上方加进第二根线,通常为黄色,代表C 音。
约11世纪时,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僧侣圭多(Guido d'Arezzo,约997~1050)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线加至四根,发明了四线谱,这为五线谱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六声音阶:
在四线谱的基础上,圭多还创立了六声音阶,给每个音一个唱名。六声音阶主要是为学唱圣咏而设计的,音阶的结构和唱名如下:
从G 、C 、F 开始分别构成三种六声音阶,其中F 六声音阶必须将B 降低半音。不同高度的六声音阶都采用相同的六个唱名,实际上这就是现在首调唱名法的由来。
(3)“圭多手”(guidonian hand)
圭多用一个手掌的所有手指关节代表二十个音,以帮助僧侣们记忆音阶和唱名(从音符G 到e1的唱名),这种方式叫“圭多手”,它适用于六声音阶。
13.简述贝里奥及其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卢恰诺·贝里奥(L.Berio , 1925~),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
(2)代表作品
《序列》,女声、竖琴和为打击乐所作的《圆形》,为钢琴、长笛、双簧管、中提琴、长号、人声等所作的《顺序》,长笛、小提琴、两架钢琴和合奏组的《协奏速度》,两架钢琴的协奏曲,管弦乐《诺内斯》《运动I 》,一系列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曲《阿利路亚》,电子音乐《变异》《前景》,歌剧《去吧! 跳呀! 》,为八个歌手和乐队所写《交响曲》等。
(3)艺术成就
①贝里奥的音乐创作遍及新音乐的各种形式,作品中体现出现代音乐中各种重要的倾向和流派; 同时,他又以意大利抒情风格为基础,创作出色彩绚丽、寓于戏剧性的作品,从而获得广泛的世界声誉。
②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人声的独特处理上,而且在该方面取得了系统化的成果。他把人声和语音也作为音源,强调人声的音色、读音的声调和语素的声效而不注重语义,并在现代文学、诗歌等姊妹艺术中汲取语音素材、表现意向和形式依据,网此其音乐显得复合而自由。要了解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音乐,贝里奥的作品无疑足绝佳的窗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