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615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唐朝科举考试方法的是( )
A. 帖经
B. 墨义
C. 时务策
D. 诗赋
【答案】C
2.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
A. 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 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 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 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答案】C
【解析】在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一一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一一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英国,在产业革命之前,资产阶级为其子女建立了从预备学校、中学直至大学的学校教育制度,而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只能在由宗教团体主办的“贫民学校”、“主日学校”接受教义的灌输。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要求其国民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样一来,英国的教育一方面保持着原有的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了国民小学、职业学校,以便培养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新型劳动力,由此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规学制。
3. 南京国民政府曾使用“大学院”和“大学区”的教育管理制度,它是由( )提出来的。
A. 黄炎培
B. 陈鹤琴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答案】D
4.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
,属十程序性知识。是“有关……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知识是什么”的描述,因而是
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选A 。
5. 下列不属于明朝中央官学的是( )
A. 儒学
B. 武学
C. 宗学
D. 国子监
【答案】A
6.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
A. 推崇绅士教育
B. 推崇经院教育
C. 推崇文雅教育
D. 推崇骑士教育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为先导,继之以古希腊文化的复兴,这种文艺复兴迅速影响到教育界。人们从古希腊罗马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美好世界,对人文学科的狂热崇拜迅速蔓延到整个意大利,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一些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比如弗吉里奥的“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译为博雅教育、文雅教育)”、他教育理论的实践者维多利诺的“快
乐之家”(又称孟都雅宫廷学校建于1423年,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
7. 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是( )
A. 德克乐利教学法
B. 蒙台梭利教学法
C. 设计教学法
D. 五段教学法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的熟悉程度。清末以来,西方的教学法开始渐次输入中国,其中,输入最早的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之后,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法,如设计教学法、德克乐利教学法、道尔顿制以及蒙台梭利教学法等相继传入中国,并引进课堂实验,对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产生极大的影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8. 下列哪项不属于蔡元培改革北大所提出的措施? ( )
A. 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B. 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
C. 设立校董,确立校长负责制
D.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答案】C
9.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三种行为效应:抑制效应、扩散效应和促进效应。其中,抑制效应是指当学习者观察到某榜样因某一行为而得到了令人仄恶的后果,此时效仿的体验会增强对这一行为的抑制,那么抑制效应一也就发生了。
10.国子学始立于( )。
A. 西晋
B. 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