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土地制度变迁是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
【答案】土地是社会生产、人类生存之本,土地制度对社会发展起着深刻的作用。在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变化,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土地制度自始至终也在不断变迁。
农村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中建立在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一整套农村经济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村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在农村,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更加偏向于向土地投入资本、劳动来获得财富。所以,土地制度对农村生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土地制度适应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时,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土地制度不适应农村农业生产力时,就表现为消极的阻碍作用。
2. 什么是农村?农村社区有什么特征?
【答案】(1)农村的含义
①农村的概念
农村是指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居民聚居地。农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由采集生产方式进入农耕生产方式、人类需要定居生活之后产生的。
②农村的特点
与城市相比,农村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a. 自然生态方面,农村地域广袤,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依存性强;
b. 人文生态方面,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力资源素质偏低,但在相对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中是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比较和谐;
c. 谋生职业方面,以广义的农业为基本职业;
d. 动态方面,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长期变迁缓慢。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而加速。
(2)农村社区的特征
农村社区一般指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区别,有五方面的特征:
①人口密度稀疏,同质性强;
②经济活动简单,自给自足性强;
③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简明;
④家庭起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邻里关系密切;
⑤风俗习惯成训,民间宗教意识较深厚。
3. 为什么要重视农村优抚安置工作?
【答案】优抚安置是对国家和社会有功劳的农村特殊社会成员给予补偿和褒扬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优待、抚恤、安罝三种待遇的总称。
之所以要重视农村优抚安置工作,是因为农村优抚安置是维护国家和民族自身利益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它能够保证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繁荣,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
4. 什么是城镇体系?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有哪些原则?
【答案】(1)城镇体系的含义
城镇体系是指多以城镇为对象,农村多为兼顾,作为区域性规划这是有很大欠缺的、不完整的,不符合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一般的区域发展规划应以该地区的城乡为一个整体,涵盖该地区以某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中心,以若干中小城市为中介、与众多中心城镇或小城镇和农村组成的网络、体系。
(2)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原则
①强化城市的中心功能;
②提高各级城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③促进城镇与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密切城乡联系;
⑤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5. 谈谈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传统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夫妻关系中,丈夫突出地占据主导的地位,妻子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分工,丈夫不仅掌握着家庭中的经济大权,而且在家庭事务中也掌握着决定权。而妻子只是在家庭中承担照顾家庭其他成员的责任,对家庭经济、家庭重要事务和子女教育等很少有发言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的深入人心,农村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也与传统社会时期表现的不同。
(1)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随着农村社区的现代化进程,男性家长的权力也在逐步削弱,这促使农村家庭的权力结构开始向民主平等制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农村妇女虽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但是相比较于传统社会,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有明显的提升,在家庭经济、家庭重要事务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并且现代家庭所遇到的重大事情都需要夫妇之间的商量协调,共同作出决定。
(2)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
①负责整个家庭的衣食起居;
②农村妇女仍然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支撑家庭发展的第二根支柱;
③在子女教育、家庭经济等重要事务方面,农村妇女还承担着与丈夫进行商讨的功能。
6.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
(1)国际合作可以为了解中国农村卫生状况与问题,向中国各级政府提供建议,为帮助中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促进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国际合作可以为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提高卫生实际工作者的决策、管理能力和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水平,以及医学和卫生制度建设做出意义深远的贡献。
7.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答案】学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对农民的历史地位与特性,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及城乡关系都十分重视,有丰富的理论。
(2)要有“以民为本”的理念,以农民的利益为立足点,尊重、相信农民的无限创造力。
(3)要深入田野,从实求知,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学习,获取知识和才能。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持续地关注研究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势,为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知识和建议。
8. 怎样认识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
【答案】(1)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农业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民居住在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
(2)必须把“三农问题”提到战略地位高度来认识,认识到“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①农业
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需要,首先必须从事衣食方面的农业生产。因此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并将有政策和科学来保证这一战略地位的实施。
②农民和农村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仍然很低,农民和农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a.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比重大;
b. 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
c.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应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9.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哪些形式?
【答案】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合作医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