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体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锻炼
【答案】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増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2. 体育目标
【答案】我国的体育目标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国民素质”。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简答题
3. 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形式有哪些?
【答案】体育教学中反馈的形式有:
(1)社会性评价: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个学生。
(2)象征性评价:教师在成绩单上给某个同学画了个小红旗。
(3)客观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表现给予的分数。
(4)标准性评价:教师以排名次的方法给学生打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社会性评价和象征性评价比较敏感,受教师的表扬或各种形式的赞扬影响较大。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表扬,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就能使学生对体育参与保持比较高的乐观态度。
随着年龄的増长,学生会根据自己学习的客观成绩或与他人学习成绩的比较来解释学习结果,这时应将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反馈与体育态度和锻炼主动性的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信息。
4. 什么是冰山剖面图?
【答案】(1)摩根等人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
其心境状态剖面图较为平坦。
(2)“紧张”、“抑郁”、“疲劳”和“慌乱”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精力”较高,人们将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称为冰山剖面图。
(3)冰山剖面图说明了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不同,但无法准确可靠地鉴别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分值进行标图,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人们将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称为冰山剖面图。而不成功的运动员,
5. 什么是交互作用模式?
【答案】(1)在运动心理学关于行为的研究中,特质论心理学家考虑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的影响,不考虑特殊情境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运动行为。情境论的心理学家则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由环境决定的,人格的作用较小。
(2)交互作用理论认为,预测运动行为需要将人格特质因素与情境因素一并考虑,它们可以以独特的方式互相作用或结合起来一起影响运动行为。
(3)用交互作用模式来预测运动行为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
公式中的误差是指所有可能影响运动行为但无法测量的因
素。
6. 运动类型与评价方式是如何影响赛前心境对行为结果预测的?
【答案】在赛前心境与行为结果的预测中,存在运动类型与评价方式两个调节变量。
(1)在运动类型方面,相对闭锁式运动技能而言
①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②赛前心境预测个人项目比预测团体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
③赛前心境对短时间运动项目(如划船、摔跤等)的预测效果比长时间运动项目(篮球、排球等)好。
(2)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行为结果。
7. 简述体育教学目标及其作用。
【答案】(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体育教学目标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它是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是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2)体育教学目标的作用
①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目标通常在单元教学方案或课时教学方案中按照目标结构的领域分项陈述。
②体育教学目标是导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前提,对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调控、测评等功能,决定着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影响着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也为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8. 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对唤醒水平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答案】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越低。
(1)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粗糙或简单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精细或复杂的活动;较低水平的唤醒有助于精细或复杂任务的完成,却会阻碍粗糙的或简单的活动。
(2)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比较高。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运动技能在相对低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3)参与活动的肌肉越多、对肌肉协调运动、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较低的唤醒水平下才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三、论述题
9. 体育课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待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答案】(1)体育课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①学生方面的原因
a. 满足自身需要。
b. 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念淡薄。
c. 体育活动兴趣低落,发泄不满情绪。
d. 班级成员之间不团结、学习风气不好以及个别学生心理品质不健全。
②教师方面的原因
a. 教学业务能力低下。
b. 对学生要求不当。
c. 工作方法失当。
d. 民主观念淡漠。
(2)对待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
①运用非语言控制。
②满足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③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④加强师生互动。
⑤提高自身能力。
(3)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①学生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增强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
②教师需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采取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干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堂成为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和高素质以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场所。
10.试述运动中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并说明体育工作者如何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
【答案】(1)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衡量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体育工作者有责任结合日常的教学与训练,指导青少年掌握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方式,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习惯。这个过程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建立巩固的条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