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案】(1)经济增长方式

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结合方式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称为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①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而小是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②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2)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①粗放型增长方式效益低下,集约型增长方式效益相对较高,因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内涵式增长力式。

②由于受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建国初期只能实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我国生产、建设和流通等领域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是:产品质量差,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资源消耗量大,浪费严重; 设备利用率低,工艺流程落后; 单纯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

【答案】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协调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仍然以发达国家的利益为核心,许多制度安排未将发展中国家考虑

进去。在现实世界中,发达国家拥有明显优势。发达国家内部的基本格局是美、日、欧三强鼎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及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较为接近,具备了进行对称协调的可能性; 加之国际间的商品、资金、技术、劳务等要素的流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更增加了它们进行对等协调的必要性。这样,在世界范围内,国际规则的形成过程变成了发达国家集团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博弈过程。发达国家通过西方八国首脑会议或欧盟这样的组织在其内部形成共同的规则,并凭借实力优势将它们共同的内部规则延伸为世界通行的规则,主导着国际制度。

(2)国际组织在促进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的同时,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模式。因此,传统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在不断下降,要求它们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IMF 和世界银行面对日益全球化的资本,调控己显力不从心; WTO 的以西方新自由主义为指导原则的做法将增加后进国家参与全球化的风险。

(3)全球一体化程度低于区域一体化程度。目前全球缺乏统一的一体化规则,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全球竞争,一个国家尤其是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显得势单力薄。为了加强竞争实力,世界各地区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区域经济组织,形成了世界多个经济中心。

(4)全球经济一体化规则最终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这种分配规则是否合理、公平,要考虑到资源的初始配置状况。然而作为这一规则的主要倡导者一一发达国家很少考虑到由历史原因造成的资源配置初始状况的不平等,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这种初始不平等。

可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协调的加强是大势所趋。但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关系表现为矛盾与协调并存,又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经过调节,! 日的矛盾得到缓解,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协调不断进行,也不断被破坏。因此,协调过后是更为剧烈的摩擦。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

3.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汇率由供求关系决定,因此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最终都会影响汇率,最根本的因素为经济因素,主要有: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会产生直接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币值就会上浮,汇率增加; 相反,逆差国币值下跌,汇率下浮。

(2)一国物价水平。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物价上涨一般会导致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进而导致汇率的变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币值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从而导致汇价下浮。

(3)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利率差距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会趋于上浮; 反之,若一国发生资本外流,该国货币汇率会出现下浮。

(4)货币政策。一国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降低利率,会引起国内的短期资本外流。相反,提高利率,将促其汇率上浮。

(5)外汇储备。一国外汇储备少,则表明外币需求增加,外币相对增值,一国的汇率将上浮。反之,一国的汇率将下浮。

(6)财政状况。财政状况常常是预测汇率变动的重要指标。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货膨胀和经常项日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就会自动下浮:反之,汇率将自动上浮。

4.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不良影响?

【答案】通货紧缩是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衡量通货紧缩的指标有:消费价格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GNP 平减指数(GNPdeflator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消费者会推迟购买,以等待将来更低价格的出现,从而在储蓄增加的同时,个人消费相应减少,使社会总需求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抑制导致商业活动相应萎缩,进而影响就业增长,形成工资下降的压力等,经济会因此陷入通货紧缩的螺旋之中,最终可能导致衰退或萧条。

(2)通货紧缩使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因为持续的物价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变得昂贵; 并且通货紧缩下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环境也使投资前景变得黯淡,企业、个人和国家的投资减少必将导致经济增长下降,最终导致衰退。

(3)通货紧缩还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①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债务人的负担,债务人因经营困难而不能按时还贷,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

②通货紧缩会降低资产抵押和担保的价值,银行被迫要求客户尽快偿还贷款,将会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贷款者净资产的进一步减少,使破产的财富效应趋强。

③如果预期通货紧缩还将持续,在任何名义利率下,借款者都不会愿意借款; 而如果顶期资产和商品价格会下降,则银行在任何名义利率下都不会借贷。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将导致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萎缩。

(4)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与温和的通货膨胀相比,通货紧缩会给政策带来更人的潜在风险,因为通货紧缩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政策失去灵活性。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黯淡,信心降低,有可能推动经济进一步下滑,不利于启动回升。

5.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论述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特征。

【答案】(1)从生产力的组织形式看,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也逐步形成了从个人业主制向公司制和其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制度的过渡。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起点,首先与简单协作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