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所写的湟水流域具体指青海省的海晏县、湟源县、湟中县、大通县、西宁市、互助县、平安县、乐都县以及民和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对外界扰动的承受力很差。但同时湟水流域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该流域是青海省开发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也是近代青藏高原人为经济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流域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激增以及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致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直接威胁到湟水流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西部开发倾斜政策的实施,该流域的开发力度将会加大。以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资源为依托,以矿产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带动经济发展将是本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湟水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如何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湟水流域环境特征: 分析了湟水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区位优势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进一步详细论述了本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条件,其中煤炭、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第二部分:湟水流域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首先阐述资源、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湟水流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即土地资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矿产资源已经开发利用,但整体利用程度还很低;水资源利用率已达50%以上,开发潜力已不大。其次论述该区资源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加剧水土流失,湟水流域径流量逐年减少,工业“三废”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湟水水污染更为突出,土壤次生盐碱化,区域小气候环境恶化,人口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加剧。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将不言而喻。最后剖析了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认为:自然历史形成的 生态基础以及人口激增、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是导致流域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湟水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主要部分。首先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探讨了湟水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思想,并设计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大致框架。提出了本区可持续发展的构想:①以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资源为依托,以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作为本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告诉、健康发展;②加紧建设“引大济湟”工程;③加快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⑤实施反贫困计划;⑥实施开发性移民缓解山区人口压力是制止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