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02汉语方向)(同等学力加试)之语言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素和音节
【答案】音素和音节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 它可以划分出“k.a.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例如,“爸”(ba )从音色的角度可以划分出“b ”和“a ”两个不同的音素。“刊”(kan )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2)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xi an shi yi ge mei 1i de gu cheng),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2. 语素
【答案】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语素。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3.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4.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分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
其实这只个词的读音是
第 2 页,共 35 页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
有前后差别的
。在汉语普通话中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二、简答题
5. 固定词组有哪些特点?
【答案】(1)固定词组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结构的定型性,它的各个构成成分、即使是并列的关系也不能随便颠来倒去。同时,圆定词组中的各个构成成分也不能用同义或近义的成分去调换。
(2)固定词组在意义上一般说来具有完整性的特点,就是说某一个固定词组的意义一般都不是它的各个构成成分、即组成它的各个词的意义的简单总和。这一点成语特别显著。
6. 词义中除理性意义之外,还可以有哪些附加的色彩?
【答案】词义中还可以有附加于理性意义之上的某种色彩,即一般所说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
(1)形象色彩,就是词所引起的人们对现实中某种形象的联想。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在原有的词的基础上产生的新词或新的意义,往往带有一定的形象色彩。
(2)词义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表爱的感情、表憎的感情等等。
(3)词义中还可以具有不同的风格色彩,例如“诞辰”和“逝世”,“生日”和“死亡”,前者具有庄严、崇敬的风格色彩,不是什么场合都可以运用的,而后者就没有这种色彩。
7. 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以及原因。
【答案】(1)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具体表现是:
①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a. 语言演变是渐变的,这是由语言作为最重要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本来是任意的,语法规则也只是大家遵守的习惯。语言的演变只能因势利导。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
b.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把任何一种现代的语言和它的古代的状况加以比较,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②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语言演变同时还具有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
第 3 页,共 35 页
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单纯为求新而换个新鲜说法都是经常在发生的。这些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随时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例如,随着人类登月计划的实现,英语中就有"deepspace" (外层空间)、"moonwalk" (月面行走)等新词; 新词新语加入语言的词汇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在语法规则的使用上,新词的加入则不会对其产生很人的影响。
b.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的。
如词汇虽然是语言系统中变化速度最快的子系统,但是在其内部的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词汇中表示交际中基本概念的基本词汇是不容易发生变动的,如“天、地、人、手”等词。而一般词汇则是变化较快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演化。
c. 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
例如同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
,而/ts/不变(/ts/后的撮口变齐齿)。
总之,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社会发展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2)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语言演变发展是在一定的原因和条件下进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②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8. 什么是语音的换位?
【答案】
换位是两个音前后位置的互相调换。江西临川话把“娱蛤虫”,第一个音节的[u]和第二个音节的
困难而引起的。
9. 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指的是什么? “亲属语言”指的是什么?
【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语言可以分化为几种不同的语言。这些有共同来源的语言彼
第 4 页,共 35 页 ,在广州却保持/k//ts/不变,在苏州则是/k/
变成说成互换位置。换位一般是为了避免发音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