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是文学史上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对它们的研究尚需作进一步的展开。目前,对才佳小说进行总体上的评价,确定它们的文化品位,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这样一个奇怪的文化现象出发:即在清朝康乾实行文化高压统治时期,才佳小说的创作却达到了高潮,从这一现象出发,探索才佳小说的思想内涵,以此确定才佳小说的文化品位。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导言部分。在这一部分里,确定了才佳小说的定义;介绍了才佳小说的创作、研究情况;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论述才佳小说的兴盛与康乾时期思想文化之关系。在论述过程中把才佳小说的思想蕴意与康乾文化政策相联系,分析得出:才佳作品中表现了封建社会下层文人对功名富贵的渴慕,对科举制度的热衷,这一思想愿望的产生与康乾政府对文人实行的怀柔政策相呼应,是封建社会下层文士追求个人名利的庸俗理想的体现;才佳作品表现了对封建王朝的歌功颂德,与现行政体具有和谐、融洽的关系;才佳作品表现了对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的宣扬维护,这与封建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实行得治教化的统治原则相吻合的。才佳小说的上述思想特点是使才佳作品得到当朝统治者认同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才佳小说自身品位的关键。 第三部分,对才佳作品的"重才观"进行文化透视,剖析其"重才观"的实质。才佳小说"重才观"的实质在于对"举业之才"的重视,对科举功名的重视。才子之才仅限于擅长吟诗作赋的应付科举考试,才佳作者通过对才子们不凡的"诗赋之才"的夸张,美化了"举业之才"。才佳小说所重之才,既不能与明中叶李贽为代表的主张个性解放的"重才观"相比,又不能与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实才观"相等同。才佳作品所重的"举业之才"恰恰是对才智的钳制与扼杀,它是充满个人名利色彩的空虚之才,于国无补,于民无益。 第四部分,对才佳作品的婚恋观进行文化透视。才佳作品的婚恋观是循于礼义的婚恋观。以礼节情,以礼节正情是才佳作者的创作意旨,也是作品中的人物以贯之的行为准则。与进步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所表现的以情反礼的进步观点相比,才佳小说的婚恋观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同时,才佳小说还表现了对一夫多妻制的颂扬,这就使才子佳人的婚姻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表现了作者落后、保守的婚姻观。因此,才佳作品的婚恋观仍然是封建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婚恋观,不具有进步的意义。 最后本文的结论部分认为:才佳小说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的并不是那个时代 的 精华文化和进步思想,而是符合统治阶级思想的主流文化、迎合广大受封建文化毒害极深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社会心理的庸俗文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