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LSR模型的分析

关键词:能源强度;青海省;价格因素;结构因素;效率因素

  摘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能源使用效率低,能源强度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能源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大,因此,伴随着其经济的较快增长,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的相关问题就更加突出。就以地处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伴随着其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增长,能源强度在全国一直位居前列。可是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又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中华水塔”,特殊的高原地域环境决定了青海省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将影响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后果几乎无法弥补。因此,研究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现有研究成果却十分薄弱,这就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全文除了第一章导论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二章,在准确界定能源、能源强度及其测度指标的基础上,首先把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为价格因素、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三大类,并采用了能源价格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城乡结构、投资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R&D投入和FDI投入九个指标来衡量这些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即第三、第四章,选取相关数据,在了解青海省1990-2011年能源强度及各影响因素变动状况趋势的前提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并以2000年为界限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通过对影响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化的三大类因素、九个指标的分析和设定,研究了各指标度对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基本结论是:价格因素在降低能源强度方面的空间在逐步减小,结构因素中三次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不合理推高了能源强度,工业结构中的重工业化趋势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不大,城市化的推进使得能源消费更加集约化,投资结构与能源强度同向变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对降低能源强度有正向作用。从效率因素看,R&D投入少,不能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在FDI投入方面,随着近年吸引外资不断增多,不断吸收外部新技术,能源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第三部分即第五章,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是:构建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城市化建设,使能源消费集约化;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各产业平衡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强R&D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吸引外商投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第四部分即第六章,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归纳和总结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其相关结论,指出不足之处及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1)将研究范围定位在青海省,这是以前的研究中少有的。(2)归纳三大因素,选取九个指标,较为全面的研究了各因素对能源强度影响。(3)把数据分为两个阶段,对比分析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各个影响因素对能源强度影响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