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真人秀

【答案】真人秀(realitytelevision ),又称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真人秀强调实时现场直播,没有剧本,不是角色扮演,是一种声称百分百反映真实的电视节目。真人秀节目迎合了普通人求知欲、猎奇心、八卦、偷窥他人隐私的心理。美国有许多著名的真人秀节目等。在中国,真人秀的节目也越来越多,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我型我show 、超级梦想、中韩新秀、中国达人秀、中国偶像等,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2. 公共领域

【答案】公共领域是指一种概念上的、存在于社会中的“空间”,这种空间位于私人生活领域以及倡导自身目标(有时也是公共的)的机构与组织之外。在这个空间中,导致民意形成的公共联系和公共辩论是存在的,这些又可以导致政治运动和政党的形成,以监督私人利益。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对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出版《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其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此后,公共领域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审视。现在,媒介可能是公共领域的主要机构,而公共领域的品质则有赖于媒介的品质而定。从极端方面看,特定的媒介结构倾向,包括集中、商业化与全球化,都会对公共领域产生危害。

3. 利基受众

【答案】利基受众是指聚焦在某个特定的细分领域的受众,他们是范围更窄更确定的群体,有着特定的媒介需求,但是往往没有被很好的服务,各传媒企业在利基受众面前“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利基”一词英文为Niche ,又称“生态位”、“资源位”,这个词起源于建筑学,最初的意思是“壁完”,即在墙上开凿出一个空间用于摆放雕像或者其他东西。到19世纪,“利基”一词被自然学家Grinnell 等人借用到生态学的研究中,用以表示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每个在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生态位是物种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决定着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生存方式。在传媒研究领域,Dimmick , Rothenbuhler 和Albarran 等学者最早使用“利基”理论研究媒体竞争,关注某种媒体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里与环境及其它

媒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4. 精确新闻学

【答案】精确新闻学又称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5. 英尼斯

【答案】英尼斯是最有影响的媒介决定论者之一,多伦多学派的鼻祖,麦克卢汉的老师。20世纪40年代他从加拿大经济史逐渐转向了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在传播与媒介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他提出的主要理论是媒介偏向论,他认为,没有一样传播媒介是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的,而这种或偏向时间或偏向空间的特性,影响了社会的知识状况、权力结构和政治形态。

他认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豁土、羊皮纸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耐久,能够克服时间的障碍但是不适合流通和传播。这种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有利于传统和宗教的稳定性。然而这种媒介的时间性使得它无法及于远方,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均衡。

偏向空间的媒介包括文字、纸张以及更早期的纸莎草等。这些东西作为媒介的共同特点是,虽然经不起时一间的销蚀,但是非常轻便易携,可以克服空间的障碍。这种媒介有助于帝国的扩张、知识的扩散以及世俗政权的建立。‘白能够帮助中央政权控制更大的疆界,但是却有可能削弱中央的权威。

二、简答题

6. 以电脑为中介的交流为何对交流者更具吸引力? 试简要回答沃瑟尔的观点。

【答案】沃瑟尔将这种以电脑为中介、更能给人以交往满足感的交流命名为“超个体传播”(hyper-personalcommunication )。他认为,以电脑为中介的交流之所以对交流者更具吸引力,是由于以下三个因素:

(1)电子邮件以及其他类型的电脑交流提供了一个具有选择性的自我表述空间,相对于面对面交流而言,这种交流看不到对方下意识的表情或动作所传达的潜信息。换言之,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不需要鼓足勇气。

(2)沉迷于网络交流的人很多时候是沉醉于一种过度奉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对交流的对方形成了框框式的好印象。这些印象常常使他们忽略一些消极的信息,比如词序与拼写错误等等。

(3)当积极的信息从一方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又以同样积极的方式鼓励交流时,一个密切的关系就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