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从荒原到粮仓:莫索湾环境史

关键词:莫索湾;环境史;农业开发;土地利用

  摘要


本文是属于短期环境史的研究,以莫索湾垦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建国后的集体化时代为时间范围,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1957~1966年的莫索湾农业开发活动是新中国屯垦戍边政策的产物,但开发莫索湾又不仅仅是为了屯垦戍边。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军队开始了农业垦荒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军队的农业生产已经可以保证部队的粮食供给,但军队的生产建设活动并没有就此停滞。经过一系列的机构改组,军队的生产建设活动被纳入国家计划经济中,承担国家下达的经济建设任务。1958年开始,国家经济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农业生产领域掀起一个大规模扩大耕地面积的浪潮,莫索湾因缘际会得到开发。

本文主要围绕1957~1966年莫索湾垦区农业开发过程及开发后产生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缘由进行了说明,并进一步对当前学术界关于干旱区环境史研究、干旱区农业开发研究做了简要梳理,同时对本文的思路和研究目标进行了简单的规划。

第二部分,阐述了莫索湾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及该区域开发前新疆驻军部队的农业开发生产情况。本章首先概述了莫索湾垦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形成对当地环境状况的初步认识,其次分析了新疆驻军部队从事生产建设活动的原因及发展情况,是开发莫索湾垦区大的社会背景。

第三部分,对莫索湾垦区开发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阐述了莫索湾垦区开发政策一波三折的形成过程,得出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需求是促成莫索湾农业开发的根本原因。其次,梳理了垦荒人们在莫索湾垦区兴修水利、开荒造田的过程,并揭示了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是如何应对自然的挑战的。最后探讨了莫索湾垦区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采用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部分,对莫索湾垦区开发后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荒漠化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人类不恰当的利用自然的方式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