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侨大学文学院(泉州校区)815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2.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英语的[P]
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3.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如“小明吃了苹果。”,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4. 复句
【答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称作分句,复句中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用关联词语和语序来表达。根据分句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又分作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又称等立复句、等立句、衡分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偏正复句又称偏正句、主从复句,是指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复句。
,,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
5. 成语
【答案】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基本特征
①意义完整; ②结构定型; ③风格典雅; ④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2)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 ②历史故事; ③诗文语句; ④口头俗语。
(3)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小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用来指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
6. 合体字
【答案】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合体字有两种,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7.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8.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二、简答题
9. 有人使用“他(她)们、怹()”,这种说法规范吗?
)”是北京方【答案】“他(她)们”的使用,原意是想表示男女兼有。但是汉语“他们”并不表示性别,它可以表示男性,也可以兼表男女,因此没必要写成“他(她)们”。“怹(
言第三人称单数“他”的敬称,但是并未进入普通话。因此,这种说法从普通话来看并不规范。
10.夸张常常借助哪些辞格加强表达效果? 举例说明。
【答案】(1)借助比喻来夸张。例如:
①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②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霎时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流。
(2)借助比拟来夸张。例如:
天简直热得发了狂。
(3)借助借代来夸张,例如:
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
11.什么是语音? 它同自然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答案】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1)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3)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这也是语音同其他声音的根本区别。
12.词汇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词汇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产生、旧词的隐退和复出、词义变化等方面。
(2)①新词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a. 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
b. 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创造新词。
c. 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
d. 社会的加速发展,时代的大变革,都要求语言的信息量增大而传达快速,要求词语经济而简练地指称客观事物。为适应这种形势,词语的简称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
②旧词隐退和复出的原因有:
a. 旧词是一个历史性、相对的概念,由于社会变革迅速,因政治经济形势临时需要产生的一些新词,很快就变成旧词,逐步从日常交际生活中消失。
b. 有的旧词词义义项增多了,这是由于人们利用旧词指称新事物、新认识的缘故。
c.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人际关系及体制的变化,一些一度退出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词语,又重新出现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